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超8成消費者陷糾紛 房產中介為何黑得奇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26 10:59:04


  中評社香港2月26日電/上海市消保委的調查顯示,僅有11%的消費者滿意,高達84.8%使用過服務的消費者遇到了消費糾紛,卻只有21.6%的消費者“膽敢”維權,什麼樣的行業如此“奇葩”?答案是房產中介。中介公司黑、監管部門弱,行業信用“塌方”,究竟有無“解藥”?

  消費者聲淚俱下:中介失職引發的“血案”

  向房東首付了七成房款的房產被三家法院查封。23日,上海市民黃先生在上海市消保委舉行的房產中介約談會上講述了由於鏈家中介失職引發的“血案”。

  黃先生在2015年8月通過鏈家購買一套400萬元的婚房,在簽訂合同前,鏈家中介告知黃先生該房屋名下有按揭貸款,但賣家資產狀況良好,且鏈家方面與黃先生確認,只要個人首付能達到七成即280萬元,交易不會有任何問題。

  但令黃先生沒有想到的是,簽訂合同後,鏈家才告知所謂“按揭”竟是總價340萬元的抵押,其中一筆是個人抵押為100萬元,另一筆銀行抵押高達240萬元。為防止風險,黃先生又在購買合同中明文規定280萬的房款必須用於先償還銀行和個人抵押。

  當黃先生支付了首付後,房東卻將錢款挪作他用。黃先生前往債權銀行更發現,房屋抵押已於2015年3月逾期,即將查封。隨後,這套房屋在2015年年底連續被浦東、虹口及上海二中院三家法院查封,在鏈家全程“冷處理”的情況下,黃先生去三家法院跑程序解查封。

  法院解查封了,銀行怎麼辦?擔心交易終止、首付款“血本無歸”,“當時快崩潰了”的黃先生不得不接受了鏈家方面提供的110萬元貸款,按其要求將父母名下資產作為抵押資產交給鏈家方面作信用擔保。

  “鏈家誠信破產,害得我心臟病發作了好幾次!”消費者莊先生在鏈家的遭遇也頗為奇葩。莊先生看中了一套370萬元的房產,在1月9日通過鏈家簽訂了一份居間協議並支付80萬元定金。但在要正式簽訂協議前,鏈家才告知房屋有167萬元的抵押貸款,房產證無法辦理。更離譜的是,這筆抵押貸款竟然是鏈家以工作人員名義借給上家、以供其購買其他房產的。也就是說,在莊先生不知情的前提下,鏈家實現了“一房兩吃、套牢上下家”,莊先生被上家挪用的房款遲遲沒有消息,鏈家更將房源再度上網售賣。

  對此鏈家方面回應,承認在莊先生的事件中存在服務問題,可以先行對定金進行全額墊付,針對黃先生的案例則稱交易已經完成,對兩個案例中公司應該承擔何種責任只字不提。

  上海市住建委24日回應,初步調查發現鏈家門店存在不規範的經營行為,目前已經開展正式調查。調查期間將暫停涉事門店和經紀人員的網簽資格,調查結果將向社會公布。

  買房總被“坑” 房產中介行業身陷信用危機

  上海市消保委的體察顯示,房產中介行業還存在虛標房價、隱瞞房產真實信息等問題,高達56%的房源與網上宣傳不符。記者在上海市普陀區某小區實地走訪發現,被21世紀不動產中介描述為“處於小區中心、三室兩廳”的房源實際是處於小區邊臨近馬路、三房一廳的房源,所謂的第二個廳是房東自己將露台封閉改建的。

  而福美來房產中介在記者看房後稱,在網上宣稱“滿五唯一”總價600萬元的房源,房東“臨時買了套房子”不再“唯一”,價格也要調價到650萬元還要求現金付款。

  在二手房日漸成為消費者購房主流的今天,行業中的大型公司尚且信用堪憂,房產中介行業整體更是面臨著全面的“信用塌方”。來自上海市消保委的數據顯示,2015年房產中介服務投訴量達到794件,較2012年增長184%。如何才能做到買房不被中介“坑”,上海消費者胡女士繞過中介自己包辦所有事的做法值得借鑒。

  胡女士在上海房地產交易中心的存量房交易服務平台上看到合意的房源後,與上家聯繫,在此後的查抵押、簽合同、審稅等全過程中親力親為,僅在一些小的環節上購買服務,她購買的價值數百萬元的房產按照中介2%的“市場價”需要支付近10萬元的傭金,但她最終只花了幾分之一的錢就成功搞定。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