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糧不賺錢,銀行貸款更加收緊。一家合作社負責人說:“過去5年都找一家銀行貸款,一筆錢要交雙份利息,貸完先存回去,再貸出來。但有錢就比沒有強,沒想到,去年銀行聽說種糧賠錢,今年不給貸了。”不少農民專業合作社運營困難,有的甚至有名無實。
困境中,不少人在反思:“流轉成本漲得太高了!”
“一畝租金1200元,這樣的價格,種糧根本賺不到錢。”僧固鄉種糧大戶陳長海算了筆賬:種小麥、玉米兩季,每畝要賠150元。
據了解,延津縣每畝租金要到800—1200元。在章丘市,2007年地租每畝不到500元,現在平均達到1100元,最近有更高的,直接到了1468元。
“不種玉米種什麼?”成了新型主體眼下的最大困惑。
“我們不在玉米調減補貼區,有什麼政策?啥時候出台?”陳長海心裡沒底,“接著種玉米肯定白忙活,今年準備調幾十畝地種花生,弄不成就得退地了。”
“當務之急是盡快幫助新型主體和農民渡過難關,讓會種地、能種地的不吃虧,農業未來才有希望。”延津縣分管農業的副縣長羅鵬說。
流轉,還是不流轉?實在政策扶持新型主體;發展托管、代種帶動普通農戶,也能實現規模經營
土地流轉遇冷,以後是流轉好,還是不流轉好?
羅鵬認為,土地流轉要順其自然,要適度,與農村勞動力的非農轉移就業相適應。到底多大規模算“適度”?縣裡做過調查,龍頭企業、合作社經營規模500—1000畝最理想。
“實現適度規模經營,不只是土地流轉一種方式。”羅鵬說,現在看,依托社會化服務體系,採取土地托管、代種等方式,也可以帶動廣大普通農戶,既能發揮一家一戶的“精耕細作”,也能實現規模化、專業化生產,是今後的一個發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