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5日電/人潮湧動,摩肩接踵,晚高峰時段的深圳地鐵11號線,繁忙如往常。向前再走幾十米,兩節塗著黃色標誌的地鐵車廂內,情況卻大不一樣。寬大的沙發軟座上,稀稀拉拉只有數位乘客,顯得有些空蕩蕩。而這樣“冰火兩重天”的場景,在剛剛開通不到一個月的地鐵11號線上,一度反覆出現。引起輿論質疑後,深圳地鐵集團回應稱,設置商務車廂,是為了“提升長距離乘車的舒適性”。(7月23日《新京報》)
地鐵設置商務車廂,採用寬大的沙發軟座,座位之間間隔距離大,確實能夠提高乘坐者的舒適度。對那些乘坐距離相對較遠,攜帶行李較多的乘客來說,也確實能夠增加其便利。但是問題在於,地鐵設置商務車廂,少部分乘坐者舒適度的增加,是以普通車廂的乘客擁擠程度增加為代價的。尤其是像深圳地鐵11號線這樣,商務車廂空空蕩蕩,普通車廂卻摩肩接踵,成為一種常態,更是既未發揮設置商務車廂“提升長距離乘車的舒適性”的效用,同時又只會起到擠壓普通車廂乘坐者的空間,令其乘坐地鐵變得更為擁擠的作用。
在市場經濟社會中,商業企業為不同收入人群與不同需要者提供差別化服務,是一種正常現象。但是,地鐵作為一種作為帶有公益性質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屬於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卻並不適合提供差別化服務。因為公共交通應當以最大程度為所有乘客提供優質的交通服務為宗旨,而像深圳地鐵11號線這樣通過設置商務車廂,以其他多數乘客的乘坐空間受到擠壓為代價,增加少部分出資更多的乘客的舒適程度,有違地鐵的城市公共交通屬性。
這與醫院設置所謂的特需病房或VIP病房是一個道理。如果是私立醫院,確實可以通過設置特需病房或VIP病房,為部分具有不同需要者提供差別化服務,令其享受到更舒適的住院環境。但是,如果公立醫院設置特需病房或VIP病房,雖然能為少部分出資更多者提供差別化服務,但卻是以其他住院者居住空間更為狹窄為代價的,甚至可能導致不少急需住院的患者無法住院治療,因而是一種有違公立醫院醫療資源的公共屬性做法。正因為如此,部分公立醫院設置特需病房或VIP病房的做法引起社會與公眾的廣泛質疑,目前大多數公立醫院已經不再設置所謂的特需病房或VIP病房。
其實,地鐵作為一種城市公共交通,並非不可以合理逐利,但是應當以不違背地鐵城市公共交通屬性為前提。比如,地鐵運營方可以在車廂內設置商業廣告,或者向企業轉讓車廂冠名權等等,都可以增加地鐵的經營收入,同時又不損害地鐵的城市公共交通屬性,相比於設置商務車廂,顯然是更值得採用的合理逐利方法。
(來源: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