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30日電/最近接二連三地發生高校學生遭遇詐騙事件,8月27日,在江蘇省大學新生報到現場,防詐騙這一主題得到重點關注。除了給新生發放《新生安全手册》外,江蘇省大學新生每人都要參加“安全知識考試”,60%以上題目與防電信詐騙有關,不達80分要重考。
引發廣泛關注的准大學生徐玉玉被騙猝死案中,6名犯罪嫌疑人已全部落網。實際上,與徐玉玉同一地方(山東臨沂)且同一時段受騙的,還有另外兩名學生,其中一名也在遭遇詐騙後心臟驟停離世。這些血淋淋的悲劇提醒公眾,學生是電信詐騙重點瞄准的人群。正如東南大學相關負責人介紹,“高校是電信詐騙案件的高發地,高校每年所有的案件中電信詐騙案件占到了80%。”因此,在開學季為學生做一次全面的防騙知識普及,來一場“防騙考試”,覆蓋了當今大部分針對大學生設下的詐騙陷阱,值得點贊。
但若看得更遠些、更廣些,便發現僅僅在學生群體中開展安全知識宣講還是不夠的,僅僅有防騙考試也是遠遠不足的。據統計,2015年全國電信詐騙案高達59.9萬起,造成經濟損失222億元。這些數字說明,電信詐騙絕不是困擾某一個群體的局部問題,而是全社會需要共同面對的重大問題。
一方面,從橫向看,雖然近期學生受騙案例集中呈現,但不排除是輿論重點關注而產生的階段性效應。現實中,很難說清哪一個群體是被電信詐騙傷害最深的。比如老人群體:不久前,深圳一位78歲獨居老人遭遇電信詐騙,被騙走1156萬元,讓人唏噓。有的電信詐騙,騙走的是重病患者的救命錢:河南周口一名女子,因要將網上預訂的火車票退掉而遭遇電信詐騙,被騙走的6萬元是她給腦癱兒子看病的救命錢,其中一半是她通過“輕鬆籌”網絡募捐來的,另一半則是向同村鄉親三塊五塊拼凑來的。還有的,甚至將黑手伸到貧困戶的口袋裡:近日湖南警方打掉一電信詐騙團夥,冒充民政局扶貧辦工作人員,假借扶貧名義詐騙多個扶貧對象80餘萬元……在這些案例中,不難想象電信詐騙將把受害者推向怎樣的絕境,無論怎麼譴責詐騙分子良心喪盡也不過分。由此可見,除了大學生群體,還必須將安全知識普及、防騙考試進一步做深做細,尤其是做到社會困難人群和農村區域去,有助於盡可能地減少受害者數量。
另一方面,從縱向來看,加強公眾防騙意識,只是遏制電信詐騙的最後一個環節,如何從源頭上鏟除其生存土壤,才是最關鍵的。目前,包括徐玉玉案在內的很多電信詐騙案件都日趨“精准化”,有報道稱徐玉玉在接到教育部門電話稱助學金將盡快發放之後,第二天騙子就以發放助學金的名義騙取了徐玉玉的9900元。理論上,當騙子掌握了足夠多足夠精確的個人信息,防騙意識再強也很難不掉入陷阱。因此,比提升公眾防騙意識更重要的是斬斷信息洩露、買賣的渠道。此外,絕大多數詐騙電話都是通過虛擬號段打出,相關運營公司也該加強內部監督,實名制登記不能虛有其表。再次,電信詐騙一旦發生損失就很難追回,是因為詐騙分子往往用上百個銀行賬戶“消化”詐騙所得。因此,違法出售個人信息,或者給詐騙分子虛開賬戶大開方便之門,都應得到法律應有的懲罰。
徐玉玉案引來全社會對於電信詐騙的再一次強烈關注,高校在防騙知識普及方面紛紛行動起來,讓人欣慰。但電信詐騙是一個需要全社會持之以恒關注並採取行動的重大問題,無論什麼身份、年齡、職業,都應對電信詐騙提高警惕;無論是竊取個人信息還是虛開銀行賬戶,只要成為電信詐騙鏈條上的幫凶,都應人人喊打。需要“防騙考試”的不只是大學生群體,整個社會都應行動起來,早日通過這場打擊電信詐騙的“大考”。
(來源:廣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