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勞動力5年減少2000萬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1-21 09:23:09


 
  勞動力學歷和能力的“剪刀差”

  我國產業結構必須進行轉型的另一個因素是勞動力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都無法再支持過去傳統製造業所需的人力資源。

  從改革開放到本世紀初的20多年間,製造業流水線對於工人的年齡限制非常嚴格,它們“掐尖”使用勞動生產率最高的年輕工人,直到“民工荒”大範圍出現之後,才不得不放開年齡的限制。

  “民工荒”的背後是15~24歲青年勞動力的大幅下降。曾湘泉表示,15~24歲青年勞動力是勞動年齡人口下降最明顯的群體,2006年這個群體有1.2億人,預測到2020年將會下降到6000萬。與此相對應,55~65歲的勞動年齡人口將出現上升,勞動力結構趨於老化。

  張車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隨著這些年來高等教育的普及,我國勞動力的知識結構也在發生變化,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每年新增就業人口中有一大半是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他們成為製造業中的低廉勞動力。

  如今情況已經和過去不同,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達到44%,2015年大學畢業生約占到新增勞動力的50%,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約占20%。“勞動力的素質和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過去高投入的發展模式無法持續下去了。”張車偉說。

  張車偉認為,中國經濟正在發生的變化是經濟增長與物質資本的增長聯繫變弱,而與人力資本聯繫變強,這也是GDP的增速放緩而就業卻好於預期的原因。

  “現在遇到的問題是雖然勞動力教育水平提高了,但大學生自身素質與技能產業結構演化升級要求不盡匹配,帶來結構性失業風險,大學生實際技能與市場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張車偉說。

  技能人才的缺口將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一大隱憂。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勞動力市場高技能人才只占4%,普通技能人才占20%,沒有技能的占到76%。

  2014年《kelly service全球雇員指數報告》顯示,目前92%的中國企業核心競爭力受到勞動力隊伍數量和能力(質量)短缺的影響,其中,勞動力質量問題尤為突出。

  曾湘泉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必須重視培訓和人力資本投資,緩解勞動力市場的結構矛盾。近年來財政在勞動力培訓上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但效果並不明顯。下一步應該加強對培訓項目的評估,提高培訓的效率,把錢花在刀刃上。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