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兩岸政治博弈與兩岸關係發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1-26 00:16:00


國台辦強調,是否接受“九二共識 ”,是檢驗台灣所謂“善意”的試金石。
  中評社╱題:兩岸政治博弈與兩岸關係發展 作者:王建民(北京),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

  兩岸關係發展尤其是兩岸互動是兩岸政治博弈的結果。台灣不同政黨執政,兩岸政治博弈的方式與結果是不同的。就理性層面觀察,今年初台灣“大選”之後兩岸關係發展變化,兩岸政治博弈的特徵更為顯著,而且隨著形勢發展變化不斷調整博弈的策略與方式。兩岸政治博弈的核心主要是圍繞是否承認“九二共識”問題進行。也就是說,堅持或拒絕承認“九二共識”是兩岸政治博弈的主線,島內“台獨”分裂活動重新升溫與大陸加大反“台獨”、反分裂力度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新主軸。

  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分裂,依然是大陸不可改變的堅定立場;拒絕承認“九二共識”與兩岸“一邊一國”的政治定位,則是蔡英文的政治底線與原則,預示著未來雙方將繼續圍繞這一問題展開政治博弈,而且是一個長期的、難有相互妥協結果的博弈。

  第一階段的政治博弈:相互試探與期待

  由於大陸對台方針政策總體上是確定的,即一再強調的“對台大政方針是一貫的、明確的”,不會因台灣選舉結果而改變。相對的,蔡英文當局能否延續馬當局的兩岸政策或提出新的兩岸政策是可變的,在理論上是有可塑性的,特別是各界希望蔡英文能夠在“維持現狀”這一總體基調上向著有利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方向的調整,這就預示了未來兩岸關係發展變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蔡英文的執政政治路線或兩岸政策導向,取決於兩岸在蔡英文兩岸政策基礎上的互動與博弈。

  從年初台灣“大選”結束到蔡英文“520講話”後一段時間內,兩岸政治博弈呈現明顯的相互試探性質,都在“善意等待”與“相互克制”,雙方也都做出一定努力。大陸對蔡英文的表態是相當克制的,較少公開批評與指責,一直善意希望蔡英文能夠承諾“九二共識”這四個字。蔡英文也試圖以她的政治判斷做出調整兩岸政策的努力與她認為的“善意”表達。一是蔡英文開始以“大陸”或“中國大陸”稱呼對岸,不再公開直稱“中國”。二是蔡英文在選後不久即2月17日接受《自由時報》專訪時明確釋放維持與改善兩岸關係的態度及提出“九二共識事實論”。她表示,“維持台海和平以及兩岸關係的穩定與發展,是各方共同的期待,但這不是單方面的責任,兩岸都要一起努力,來建立一致性、可預測性、可持續的兩岸關係”,“未來將以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兩岸協商交流互動的成果、以及民主原則與普遍民意,作為推動兩岸關係的基礎”,強調“在1992年,兩岸兩會秉持相互諒解、求同存異的政治思維進行溝通協商,達成了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我理解和尊重這個歷史事實。我也覺得,九二年之後二十多年來雙方交流、協商所累積的現狀及成果,兩岸都應該共同去珍惜與維護,在這個基本事實與既有政治基礎上,持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與發展”①。不過,這些所謂的善意還不足以讓大陸認可,遠未達到大陸所期待的基本要求,大陸還在期待蔡英文在承認“九二事實”之後的下一步,即能否明確回答或承認“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即兩岸同屬一中。

  蔡英文是否會有進一步的善意表述與回應?標誌性的時間點或觀察點就是蔡英文“520”就職講話。經過數個月研究、討論,蔡英文“520講話”的兩岸論述與表述有一定突破,除重提“九二事實論”與“既有政治基礎”外,還提出“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關係人民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挑釁性言論不多,公然的“台獨”主張不明顯。大陸部分學者認為蔡英文這一表態表達了一定善意,但國台辦則認為這是一份“尚未完成的答卷”,蔡英文仍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及其核心意涵。但大陸在語氣上仍是克制的,沒有嚴厲批判,仍在期待蔡英文完成答卷。

  但蔡英文則認為她的這一講話已是“最大善意”與“最大彈性”,也就為下一步兩岸政治博弈埋下了新的變數。蔡英文於10月4日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專訪時講得很明白:“在某種程度上520的演講裡面,所有的演講內容其實都是做了很好的分析與研判之後,再以我們本身台灣最大的共識,所做出來最大善意、最有彈性的表達,我相信我們在520所講的這個立場已經大幅度拉近我們與北京方面的立場上的差距。所以,對我們來講,520的演講是一個最大的善意,也是一個最大的彈性。”②

  大陸雖不會明確講蔡英文表達了一定的善意,但還是看到了蔡英文的“善意”,因此同樣對蔡英文當局釋放了更重要的政治信號,即海協會就蔡英文“520”講話的回應中提出,“只要台灣海基會得到授權,向海協會確認堅持‚九二共識‛這一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基礎,兩會受權協商和聯繫機制就能得以維繫”③。然而,第一時間內,海峽兩岸各界均高度關注蔡英文的講話與國台辦的回應,並未對海基會回應釋放的這一重要資訊給予足夠重視。隨後,國台辦發言人又特別在一次記者會上再次鄭重宣示這一立場,有意讓蔡英文當局認識到這一政治資訊的重要性,以便為未來兩會持續協商創造條件。另外,大陸還釋放了另一重要資訊,即涉台主流學者表示,蔡英文承認體現“兩岸一中”的“九二共識”有困難,是否可以表述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試圖以負面表述的方式間接確認兩岸關係的性質。可以說,大陸方面一再降低政治標準,等待蔡英文的回應,以便為兩岸關係發展找到新的出路。

  然而,蔡英文對大陸釋放的重要政治資訊並沒有做出積極回應,仍然以她的“520講話”作為確定的、不變的兩岸政策與立場。蔡英文在政治判斷上出現重大失誤,認為大陸對她的表態雖不滿意,但仍可基本接受,大陸沒有採取更為激烈的攻擊語言與遏制行動。因此,蔡英文對選後尤其是“520講話”之後一段時間兩岸的政治博弈結果與兩岸關係發展狀態是比較滿意的。她在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專訪時表示,“在520之後,我們看到中國大陸方面也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冷靜與理性,所以之後我到巴拿馬訪問的時候,我們面對中國的障礙是相對比較小的,在後面的一段時間,我們也看到了一些來自中國大陸的善意”④。

  可以說,這一階段(選後特別是“520”到9月底蔡英文發出給民進黨黨員一封信之前),兩岸的互動或政治博弈特徵總體上是期待與等待,雙方均較為克制,也均表達了一定的善意,但遠未達到相互期待的均衡點。相對的,蔡英文對大陸的表現相對滿意,但大陸對蔡英文還很不滿意,還有更高的期待,希望能夠繼續完成答卷,認真回答“九二共識”及其核心意涵。這個尚未完成答卷的補考點或節點就是蔡英文“雙十講話”,屆時會否會對“九二共識”或者對兩岸關係的性質有新的、進一步的清晰表態,能否回應大陸的善意期待。然而,尚未到“雙十”,兩岸關係就出現新的波折與變化,相互期待與克制階段便宣告結束,進入下一階段的政治博弈期。

  第二階段的政治博弈:政治對抗成為主軸
            但雙方仍“鬥而不破”

  兩岸關係的複雜性、敏感性、多變性與不可預測性,增加了兩岸政治博弈達到理想結果的難度。

  台灣島內政治發展及兩岸關係問題的重大意外事故(台灣導彈誤射與台灣旅遊巴士縱火案導致大陸遊客重大傷亡事故等)以及兩岸在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上的碰撞與摩擦等等,增添了兩岸關係發展的新矛盾、新變數。蔡英文缺乏高度的政治智慧與政治忍耐度,對大陸的情緒性不滿開始流露,在民進黨建黨30周年之際發給民進黨黨員一封公開信中(9月29日),不僅重新以“中國”取代“中國大陸”,而且公然提出“我們要力抗中國的壓力,發展與其他國家的關係。我們要擺脫對中國的過度依賴,形塑一個健康的、正常的經濟關係”⑤。這是一個危險的政治信號,引起外界很大的震動。隨後蔡英文在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專訪時再次表達強硬立場,不僅重申“力抗中國壓力”,而且重提“我們是個主權獨立國家”。島內外各界尤其是大陸高度關注蔡英文的這兩次重要言論,並迅速做出明確的表態,兩岸政治博弈也進入一個新的時期。

  蔡英文由溫和轉向強硬自然是有原因的,這也是兩岸互動與政治博弈的必然結果。其標誌性事件就是台灣參與國際民航組織引起的兩岸摩擦較量以及大陸邀請台灣藍營縣市長到大陸參訪事件。這兩件事讓蔡英文非常不滿意,而且直接表達了出來。她在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專訪時表示,“我們又看到近來的一些發展,中國大陸北京方面好像又開始走回頭路的感覺,不僅反應在國際民航組織(ICAO)這件事情處理上,同時我們也發現他們對台灣內部不同政治立場的人做了不同的處理,這在我們傳統的想法裡,就是所謂的分化”,“也就是打壓和分化”,因此 “總結這段時間以來的發展,我想還是一樣,我們曾經承諾過要維持現狀,這個承諾不變,善意也不變,但是我們不會在壓力之下屈服,我們不想、不願意、也不會走到對抗的老路上去,但是我也希望我們雙方儘快坐下來談,讓雙方之間的溝通可能更好,讓許多不必要的誤解可以排除,對我們現在所面對的許多問題,可以找出一個雙方都可解決的辦法”⑥。

  這段話透露出何種政治資訊?一是蔡英文對大陸的判斷是,大陸對蔡英文當局的態度從克制、善意轉向“打壓”與“分化”,因此開始表達不滿。二是蔡英文的態度開始轉趨強硬,“我們要力抗中國的壓力”,“不會在壓力下屈服”。三是蔡英文雖轉趨強硬,但仍留有餘地,強調維持現狀的承諾不變,善意不變,“不想、不願意、也不會走到對抗的老路上去”,“希望我們雙方儘快坐下來談”,“找出一個雙方都可以解決的辦法”。蔡英文還不斷澄清“要力抗中國的壓力”的說詞,強調她是以民進黨主席身份寫這封信的,而不是代表台灣“領導人身份”。但這種澄清的意義不大,這種語言與態度正是蔡英文真實立場的表達。在外界或大陸看來,不論蔡英文如何強調“維持現狀”的承諾不變,但“不會在壓力下屈服”的表態則更為關鍵與刺眼,是標誌性的警示語言,總體定位是蔡英文對大陸的態度與立場由“溫和”轉趨“強硬”,至少是“軟中帶硬”。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