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9日電/河北保定高碑店市,一早,新發地的大門——惠農門映在晨曦裡顯得頗有氣勢。走進去記者看到,儘管是在春節期間,園內仍有不少商戶擺攤兒營業,“年貨大集”的招牌分外醒目。
自1996年就開始在北京大洋路市場賣豆角,2006年進入北京新發地,做了20年豆角生意的孫永彬已成為遠近聞名的“豆角大王”。前年秋天,隨著北京新發地市場將果蔬交易業務轉移至河北高碑店,他也轉戰至此。在高碑店新發地,他租了6個大棚,兩個冷庫,今年春節備貨上百噸,每天交易額數十萬元。
孫永彬告訴記者,他新年有三盼:一盼市場名氣更大,以免老司機一見訂單“新發地”便總是拉貨送北京;二盼市場“淨菜進京”工程啟動,以減少二次污染;三盼不再單打獨鬥,能和市場一同發展,“做生意圖錢,但不要忘了承擔責任。”他積極加入市場商會,成為副會長,還特意在名片背後印上“共贏 共享 共興 共榮”8個字,“這個職務已完全不同於董事長、總經理,我感覺背後是沉甸甸的責任。”孫永彬說。
和孫永彬一樣,今年35歲的食用菌商張偉也是從北京新發地轉戰河北的。在新的環境中,他用工成本下降了一半,所租用的1200平方米冷庫也只需交電費,每天的營業額是之前的5倍。張偉自豪地說,自己在幸福城買了兩套安置房,還將妻子及兩個孩子的戶口都遷了過來。沒了後顧之憂,張偉感慨,“可以擼起袖子加油幹了。”
時至中午,在園區東側香蕉區A2—111庫旁,一位年輕的女士指揮著一輛滿載香蕉的大車卸貨。她是晉川果業負責人郝端端。“香蕉從樹上砍下3天才能運來進庫,現在備貨正月初八就可以賣了。”她笑著說。
繼在雲南承包兩千畝蕉園後,今年她又在緬甸租地3600畝。“核算後我發現租地種植比採購能降低20%成本。”今年28歲的郝端端畢業於山西農業大學計算機專業,她嘗試將所學的專業技術應用於香蕉生意的財務、購銷、運輸與管理,還計劃在新年打造一款APP,創設一個綜合蔬果品牌,開啟果蔬批發的電子商務新征程。
河北高碑店新發地副總經理魏樹儉介紹,該市場蔬果全部來自國內外生產基地,粗略估計每日供應北京6000噸,供應量占北京市場的34.7%。他說,這只是占地兩千餘畝的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占地8000餘畝,其第一任務就是承接北京各大農產品批發市場和食品加工企業的疏解外遷。“屆時園區年交易額將超過1500億,提供就業崗位30萬個,吸納北京30萬人口,每年可減少進出京車輛1000萬輛次。”魏樹儉說。
(來源:北京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