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5日電/3月25日是《羅馬條約》簽訂60周年紀念日。60年前,法國、德國、意大利等國簽署《羅馬條約》,成立歐共體,開啟歐洲一體化進程。
歐洲一體化60年來經過了不平凡的歷程。1992年 《馬斯特裡赫特條約》 簽訂後,歐共體轉變為歐盟,一體化進程不斷向前推進。歐盟迄今已成為世界上一體化程度最高、綜合實力最強的主權國家聯合體,在國際上發揮了重大的積極作用,成為世界其他地區推行一體化的“樣板”。
歐洲一體化對二戰後歐洲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以及歐洲和平局面得以長期維持,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曾經風光一時。不過顯然,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給歐洲一體化進程以極其沉重的衝擊,它引發了歐盟經濟的持續衰退和至今難以解決的主權債務危機。接著,烏克蘭危機、移民問題、恐襲事件,讓反移民、反一體化思潮凸起,都加劇了歐洲社會的分裂。直至2016年英國全民公投決定脫離歐盟,使歐盟出現“生存危機”。支持英國脫歐、公開唱衰歐盟的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入主白宮,更成了壓垮歐盟的稻草。歐洲一體化進程遇到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歐盟怎麼會一下子陷於內外交困的窘境?這發人深思。興衰變化雖有外部因素的作用,但內部因素是主因。具體說,歐盟今日的困境與其犯下的三大失誤有關。
其一,歐盟在尚未實現政治、財經一體化的情況下,就匆忙實行貨幣一體化。歐元從誕生之日起就成為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相脫節的“畸形貨幣”。它成了引發現今困擾歐盟的主權債務危機的一大禍根,也成了歐盟內部公開分裂的導因。
其二,為與北約爭奪蘇聯解體後中東歐地區出現的“真空”,歐盟大力推進“東擴”,甚至不惜降低入盟“門坎”。歐盟先後將中東歐地區10個國家納入歐盟。這10國的國情與西歐國家迥異,經濟發展水平與之差距甚大,增加了歐盟內部矛盾和隔閡,削弱了民眾對一體化的信心。近來,所謂“民粹主義”在歐洲滋長,與此不無關係。
其三,歐洲一體化進程從一開始,在終極目標問題上就沒有共識。大小國家之間,精英與民眾之間,各有各的想法。引導一體化的少數幾個大國的精英們,無視民眾意願和客觀現實,盲目推進中央集權式的“歐洲聯邦”。
為了籌備 《羅馬條約》60周年紀念活動,日前,德、法、意、西四國密商在將發表的文件中,正式寫入按照“多速歐洲”方案進一步推進歐洲一體化,當即遭到中東歐國家的堅決反對。這種無視歐盟內部本就存在的分歧,又未經各國充分協商、討論,欲將幾個大國的意願強加於人的做法,即使該方案名義上被采納,實際上也很難落實,只會使歐盟自身更加分崩離析。
歐盟從興盛走向衰落,是客觀規律發展的必然。別人唱不衰它,是它自己在把自己搞衰。
(來源:解放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