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科學家實現量子衛星全部科學目標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8-10 12:03:37


 
  卡爾·齊姆勒斯也提到,量子密鑰是保障通信極高保密性的關鍵。他說,“在沒有密鑰的情況下,是無法讀到這些通信的,如果有他人竊聽了你的密鑰,量子力學的原理保證了你一定會知道,從而你通信的安全性又上了一層樓。”

  如今,這種量子密鑰分發的設想,在更遠的距離即千公里級完成了實驗。

  具體來看,量子密鑰分發實驗採用衛星發射量子信號,地面接收的方式,“墨子號”量子衛星過境時,與河北興隆地面光學站建立光鏈路,通信距離從645公里到1200公里。

  根據“墨子號”實驗結果,在1200公里通信距離上,衛星上量子誘騙態光源平均每秒發送4000萬個信號光子,一次過軌對接實驗可生成300kbit的安全密鑰,平均成碼率可達1.1kbps。

  這些數據背後有一個對比結果,即“星地量子密鑰”的傳輸效率,比傳統的技術——也就是同等距離地面光纖信道,要高出20個數量級,即提升萬億億倍。

  《自然》雜誌的審稿人稱讚星地量子密鑰分發成果是 “令人欽佩的成就(impressive achievement)”和“本領域的一個里程碑(it constitutes a milestone in the field)”,並稱“毫無疑問將引起量子信息、空間科學等領域的科學家和普通大眾的高度興趣,並導致公眾媒體極為廣泛的報道”。

  (2)量子隱形傳態實驗:傳統光纖重複該工作需要3800億年

  《自然》雜誌8月10日發表的另一篇潘建偉團隊文章,則是關於量子隱形傳態,它利用量子糾纏,可以將物質的未知量子態,精確傳送到遙遠地點,而物體本身卻不需要移動。

  在卡爾·齊姆勒斯看來,這是量子力學中“最著名卻神秘莫測”的方面。他說,在這個實驗中,潘建偉團隊展示了如何用處於糾纏態的光子,來實現這一點。

  具體來看,“墨子號”量子衛星過境時,與海拔5100m的西藏阿里地面站建立光鏈路。地面光源每秒產生8000個“量子隱形傳態事例”,地面向衛星發射糾纏光子,實驗通信距離從500公里到1400公里,所有6個待傳送態,均以大於99.7%的置信度超越經典極限。

  按照潘建偉的說法,假設在同樣長度的光纖中重複這一工作,需要3800億年——也就是宇宙年齡的20倍,才能觀測到1個事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