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嚴密監控,即將進行搶救性考古挖掘
滕州市文物保護室放著五張辦公桌,工作人員數量不足十人。一面墻上,張貼著一張2017年7月的文物保護分工表,其中大韓村遺址搶救性發掘放在“先急後緩”項目的首欄位置,工作內容為:與省文物局、省考古所對接協調搶救性勘探、發掘事宜。
經過國家文物局審批,8月底,山東省考古研究所將對大韓村遺址進行為期三個月的搶救性發掘。
目前,搶救性發掘的準備工作陸續展開:8月初,將大韓村遺址上覆蓋種植的玉米盡數砍除,持續對這片遺址進行嚴密監控。
“大晚上都燈火通明的。”村民說。
“因為目前經驗是,當遺址被盜挖以後,很容易再次被盜,所以案發以後我們安裝了監控設備,近期沒有發現有人再次作案。”據文保工作人員介紹道,已在遺址附近設立文保監控室,滕州市文廣新局(文物局)所有機關工作人員,從局長開始輪流值班。
對此,大韓村村長楊民一面感到惋惜,一面感到欣慰,“被盜之後終於有人來保護了,好在這次公安機關把被盜走的文物都追繳回來了。”說起接下來的發掘工作,他滿懷期待,“希望帶來驚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文物工作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我國的文物保護政策是以搶救性保護為主,並不是發現一處、發掘一處。
“根據文物法規定,地下遺址一般情況下不進行主動性發掘,因為發掘後的文物保護工作是一項很複雜的系統工程。現在一般遇到大型的基礎建設,或者(遺址)被盜了,會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文保工作人員介紹道,滕州市文物保護室工作人員不足十人,對於滕州近750多處大大小小的文化遺址,“人手比較緊張”。
該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介紹,大韓村遺址地下埋藏著一個春秋戰國時期的墓葬群,“從它的形制、葬俗一些信息來看,這是一座春秋戰國時期的貴族墓區。”除了幾座墓葬被盜挖以外,慶幸還有大部分“保存完好”。
雖一追繳文物青銅戈上可見銘文“郳公克父擇其吉金作其元用”,但仍不能確定墓主人身份,“青銅戈有可能是饋贈、或者征伐過程中的戰利品,具體要看實際情況,考古不可預測性較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