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學院是我國從2004年開始,在借鑒英、法、德、西等國推廣本民族語言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在海外設立以教授漢語和傳播中國文化為宗旨的非營利性教育機構。幾年來,孔子學院建設快速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人民學習漢語和了解中華文化的園地,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加強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友誼合作的橋梁,受到廣泛歡迎。各地孔子學院充分利用自身優勢,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和文化活動,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辦學模式,成為各國學習漢語言文化、了解當代中國的重要場所。
孔子學院是非營利性教育機構,其宗旨是增進世界人民對中國語言和文化的了解,發展中國與外國的友好關係,促進世界多元文化發展,為構建和諧世界貢獻力量。
孔子學院採用的是中外合作辦學的模式,外方自願首先提出申請,中外雙方在充分協商的基礎上簽署合作協議。它的主要職能包括:面向社會各界人士,開展漢語教學;培訓漢語教師;開展漢語考試和漢語教師資格認證業務;提供中國教育、文化、經濟及社會等信息咨詢;開展當代中國研究。
兩年前,劉延東訪美時還曾回憶“舊事”時感慨到,“隔絕太久了,兩國必須加強了解”。她說,“31年前,我作為中國青聯主席率領代表團訪美,從舊金山到丹佛,從北卡羅來納州到華盛頓,兩周時間留下很深印象,特別在丹佛有很多美國朋友們來見我們,問男團員為什麼沒梳辮子?”媒體在報道中稱她為“中美人文交流機制的創立者”。
她曾在訪問美國時指出,中美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發達國家,又是東西方兩個大國,要打破歷史上新興大國和既有大國之間必然發生衝突這樣的所謂“鐵律”,真正走出一條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新路”。
此前,劉延東曾在《今日美國報》發表過題為《系牢中美人文交流紐帶》的署名文章,文章稱,中國有句古話,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遠。中美兩國雖然文化不同,制度各異,但只要彼此敞開心扉,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就可以跨越任何鴻溝,讓兩國關係的道路越走越寬。
(來源:法律與生活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