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野外露營,大家聊起了自己的想法和經歷:一名印度同學說將來要參政,制定保護環境和窮人的法規;一名加拿大同學致力於消除貧困,積極參與世界發展的演講……很多同學都有著豐富的工作、實踐經驗。
“他們的話題往往貫穿著‘我在莫桑比克時’,‘我在海地時’,‘我在馬達加斯加時’。” 黃泓翔發現自己和很多中國同學一樣,對發達國家如歐美有點了解,但對發展中國家一無所知,缺乏真正的國際視野,也缺乏有趣的人生閱歷。
他發現,就連上課發言時,也因為自己缺乏對話題的認識和體會,講不出深刻的東西,“當時覺得自己很平庸,很後悔畢業後直接來讀研究生。”
因此,在隨後的學校假期,他選擇了前往南美洲做學術調研,他想抓住機會去真正體驗和認識一下。
在南美的熱帶雨林中,黃泓翔開始對中國企業如何“走出去”、維護公民海外形象產生興趣。他覺得,中國企業習慣高層溝通,在國外,NGO、非政府組織、民間組織很重要,中國企業要走出去,最需要學習如何同民間打交道。
臥底象牙交易,僅帶一瓶辣椒噴霧防身
2013年4月,臨近哥大畢業,黃泓翔在“臉書”上發表狀態,覺得自己很迷茫。
當時,他接觸了南美和非洲的很多方面,但沒能找到適合的在南美或非洲的工作。這種焦慮情緒一直延續到了6月,直到偶然一天,他看到了一條項目招聘信息。
當時南非金山大學有一個“中非報道項目(China Africa Reporting Project)”,要求應聘者有3-5年工作經驗,未寫明項目的具體內容。黃泓翔當時還沒工作經驗,但一門心思想去非洲,想都沒想就發送了簡歷,不久就收到了回復:通過。
其實,這一項目的真正目的,是做象牙、犀牛角貿易的調查報道。如今,黃泓翔已經不太願意回答“覺不覺得危險”這一問題。他說,當時自己還沒有概念,不知道危險,更何況,“一個好的調查記者根本不會因為這個事情危險,而不去做”。
非洲野生動物保護的調查,為何會招收中國人?去之前,黃泓翔還有這個疑問,但是到了那邊,他發現,一旦中國人走近象牙市場,“(象牙走私販私)就會放下戒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