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李琦花了半年時間,將自己近40年的傷口護理經驗一個字一個字寫在紙上,再由她兒子錄入電腦之中。
“每個段落都盡量配了實例插圖,每段都不太長。插圖是學生幫忙拍的。”這本書主要被李琦用來免費送給來進修的學生、青年護士,“我希望她們能夠傳承、開拓、創新,為患者服務”。
李琦在門診換藥的時間,更多時候成為了教學時光,從各地來的進修護士將她團團圍住,她一邊處理病人的慢性傷口,一邊對年輕護士們重複著:“病人是最苦的,我們也會老的,要體諒。”
“我希望她們能都學會。”李琦說,“她們都來自一線臨床,和病人打交道的時間最多,她們學會了,病人就不用從別的區折騰到這裡了。”李琦覺得,她的工作經歷,好像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夢,她始終為了圓夢而努力。
這個夢想源自於她還是一名小護士時的認知:一個昏迷的男孩在她的及時干預下,避免了死亡。當時,她這個曾對做護士百般不情願的小姑娘,突然理解了自己的職業:“護士是病人生命的守護人。”
儘管退休後坐鎮換藥室20年,她卻沒有因為自己的專家身份向患者多收過一分錢。
“每天一筆專家費,病人們怎麼受得了?”李琦說,這個習慣是她從年輕時就有的,那時候她用業餘時間為病人義診,也從未收取過一分錢服務費。
為了這個夢想,她年輕時利用下班時間,為病人上門義務換藥,二十幾年上門一萬多次,多次被評為勞模。退休以後,她又著書帶教,只盼將她會的都傳授給學生。
李琦將自己的生活,總結為“圓我的仁愛之夢”。在那本尚未出版的回憶錄中,她寫到“我從年輕時起,就決心我這一生要圓一個大大的仁愛之夢。我用了幾十年時間,用我畢生的經歷,用我實際行動,努力地、勤勤懇懇地編織著我的理想之夢。”
記者手記
他們的花樣年華
在三十幾歲的年輕人已經自稱“油膩”的今天,頭髮花白的李琦談起自己的“仁愛之夢”時,眼睛裡依然閃著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