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月有質量檢測,只要孩子的成績在預期範圍內,下個月就可以少做或者不做統一作業。我們引導孩子大膽超前學習、拓展學習、探究學習。”陳校長說,學校已經形成了這樣一種氛圍,只要有本事學得好,就可以少做或者不做作業。自主作業的設計,就是希望孩子做自己學習的主人,指向的也就是獨立人格。
陳校長說,每個孩子有自己獨立的“江湖”;在孩子的“江湖”,他們會有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是非標準與成長路徑。理想的教育者,不只是知識的傳播者和技能的培訓者,而更應該是孩子精神成長的引領者、健全人格的培育者、個性化學習的引導者。
“當前,獨立人格培育是教育新的增長點。而且,這是個大有作為的領域。”
正上課呢,男孩偷跑出教室
脫光衣服跳進水池游泳
杭州賣魚橋小學校長王怡芳是第二期的學員,作為嘉賓,她從一個故事開始了自己的演講:
9月1日開學,賣小一(4)班的班主任老師正上著課,突然發現坐在後排的小浩同學不見了。同桌的孩子說,剛才老師轉頭在黑板上寫字時,小浩走出了教室。班主任趕緊與同事一起尋找,還在學校教師微信群求助。可是,大家在校園裡找遍了還是不見人,班主任急得當場大哭。結果呢,有人在景觀水池裡找到了這個小朋友。當時,他脫光了衣服褲子,蹲在水池裡,水剛剛沒過腳脖子。面對一群滿頭大汗的老師,小浩一臉懵懂地說,自己想泳泳了。
以後的兩周,這個看上去挺機靈的孩子,全然沒有上課下課的觀念,根本無法安靜地坐下來聽課,整天在校園裡游蕩。
王怡芳說,這樣的孩子並不少。比如2016年9月入學的新生中,12個班,第一個星期就發現至少有十二三個無法適應小學學習的孩子。
“一邊是整個教育集團的4000名學生,一邊是有著各種不適應症狀的‘特別’的孩子,學校該怎麼辦呢?”王校長說,對那些“特別”的孩子,如果聽之任之,他們就會變成所謂的“雙差生”。
“學校的責任是育人,不是育考試的勝利者或所謂的成功者,而是育具有良好公民素養,對家庭、社會有責任感,能自食其力的公民。”王怡芳說,學校要給予每個孩子公平的機會,而公平的機會並不是一樣的機會,而是針對不同的特點提供合適的教育。“今天我們放棄了這些孩子,明天就會多一批失敗者。為此,學校積極尋找對策,為這些孩子提供更多的幫助和支持,使他們邁好人生第一步。”
為了這批孩子,學校與家長通力合作,還把特殊教育的專家請到學校,做專業指導。“我們為這幾個孩子編制了一本陪讀手册,由家長和老師共同記錄孩子每一天在校的表現。制定近期目標,由家長和老師一起來評價,一個月後再進行小結。所有學科老師,都會定期仔細分析孩子取得了哪些進步,並提出陪讀策略的改進意見,幫助他們成長。”
(來源:《錢江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