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新餘市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鄧莎和志願者們趕到醫院。
徐美君與陳海清的合影。當事人供圖“如果器官全部捐獻,能救多少人?”江西省新餘市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鄧莎說,這是陳海清的女兒徐美君見到自己說的第一句話。當時,徐美君手裡還緊緊攥著一張器官捐獻宣傳單。
陳海清的丈夫徐樹平說:“幫助別人,自己也有個寄托。想來想去,我願意支持女兒的決定,把器官捐獻給有用的人。這是她媽媽在這個世界上做的最後一件善事,她媽媽心地善良,肯定也會同意這個決定。”
“我自願捐獻:腎臟、肝臟、心臟、肺臟、胰腺、小腸。”28日下午,在中國人體器官捐贈自願書上,徐美君和徐樹平代替陳海清對每一個捐獻選項都打了勾,還在“其他”後面填寫了“眼角膜”三個字。
“器官捐獻條件要求高,可遇不可求。”
“器官捐獻可遇不可求。”從南昌趕過來的江西省人民醫院人體器官獲取組織的胡淑琴介紹,器官捐獻條件要求高,在捐獻者確定病情無法救助的情況下,必須在捐獻者死亡之後2-5分鐘內啟動捐獻。如果錯過時間,血液凝固將對器官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
相對器官捐獻成功的案例,每年我國有三、四十萬患者等待器官移植救治生命,其需求與捐獻數相差近40倍。
據了解,自啟動無償捐獻以來,江西省新餘市共有14例(包括此例)遺體、器官、眼角膜無償捐獻,其中器官捐獻僅2例。陳海清也是2017年首例器官捐獻者。
至少能幫助3名瀕臨死亡的陌生人
29日凌晨5點45分,目送著陳海清推進手術室,志願者和醫護人員向她深深地鞠躬。徐美君、徐樹平早已泣不成聲。
取下呼吸機後,陳海清漸漸停止了心跳。6點30分,器官摘除手術成功,陳海清成功捐獻兩腎一肝和一對眼角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