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8日電/過去幾天,印度陸軍參謀長拉瓦特先後兩次對華“示威”,稱印度軍事上應將重點轉向北部邊境,印度不允許南亞鄰國向中國“漂移”。根據自身需求與威脅感知,一國政府調整軍事防範重心和外交政策布局,這是一個主權國家的分內之事,本無可厚非。但由高官公開建議政府採取一個針對某一具體國家的防範性政策,這顯然無益於國家間關係的良性發展,只會加深國家間疑懼。
常態化難題與結構性矛盾交織
本來中印關係就是當今國際社會最複雜的國家間關係之一,需要雙方精心經營。中印之間存在著“發展競爭面”“戰略猜疑面”“主權爭端面”“歷史負債面”“民意對立面”“地緣競奪面”。這六大矛盾本身又蘊含著長期困擾中印關係穩定發展的幾大常態化難題,如西藏問題、領土爭端、第三方因素、貿易失衡等。
近三年來,令中印關係更加錯綜複雜的是,兩國在核心利益交匯區尤其共同毗鄰地區的“秩序之爭”漸趨尖銳。這種“秩序之爭”帶有明顯的結構性特質,因為國強必先始自周邊,強國必以周邊為戰略依托與發展延伸。中印兩國同時崛起又相互毗鄰的地緣現實,使兩國在國家核心利益交匯區——主要是南亞次大陸和北印度洋地區——的利益碰撞與秩序之爭似乎難以避免。如果缺乏必要的戰略理解與溝通,中印越崛起,兩國在共同毗鄰地區的地緣衝突就越激烈,兩國關係也就越難以穩定。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莫迪政府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公開反對。印度認為“一帶一路”不僅是中國的經濟發展倡議,更是中國將經濟優勢轉化為政治、安全優勢的地緣政治擴張戰略。在印度看來,“一帶一路”倡議已在很大程度上將過去干擾中印關係穩定發展的常態化難題,尤其是“第三方因素”升級轉化成了更為複雜的結構性、系統性矛盾,即“地緣秩序之爭”。新德里這一立場如若不變,中印關係未來相當長時期內恐都難以建立政治互信。
不僅如此,原有的常態化難題反而易成為雙方應對這種結構性、系統性矛盾的便利性工具。這種發展趨向如同飲鴆止渴,不但無益於化解兩國的“地緣秩序之爭”,反讓兩國間的常態化難題也同步趨於複雜化。例如,近年糾纏中印關係的印度加入核供應國集團問題、涉巴恐嫌列名聯合國制裁名單問題、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問題、洞朗對峙乃至最近越炒越熱的“印太”戰略概念等等,無不是“第三方因素”“邊界爭端”等常態化難題的一種複雜化升級,它體現的是兩國“地緣秩序競奪”愈發激烈的尷尬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