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南大學行政管理系教授馬群傑。(中評社 趙家麟攝) |
中評社台南4月27日電(記者 趙家麟)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教授馬群傑25日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商人”加“演員”的行事風格,對上堅持原則的北京,觀察美中貿易磨擦的走向,他認為美國轉圜的空間大,不致強硬到底。
馬群傑同時還強調,美中貿易戰是大國的角力,台灣若能妥處美中台三方關係,是可以發揮相當程度的角色功能;但台灣若孤注一擲、一面倒的靠向美國,當中國對美的利益高於台灣時,台灣可迴旋空間已小,處境堪慮。
馬群傑,台灣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公共事務管理所博士、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首都發展研究院博士後研究,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在兩岸關係、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地方發展與行銷。
美中貿易磨擦看似愈演愈烈,美國對中興通訊事件的禁止令,引發關注,也衝擊了國際產業鏈。但特朗普在24日表示,美國“財政部”部長姆努欽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代表萊特希澤將在幾天內訪問中國,磋商貿易問題,一觸即發的中美貿易戰,看似又有轉圜。
馬群傑表示,特朗普非傳統政治人物,是“商人”與“演員”的結合體 ;曾經強調的堅持,往往都是可以妥協的。朝鮮半島就是最具體的案例,特朗普願意和朝鮮領導人見面,幾個月前是想像不到的事。
他認為,觀察美中貿易戰,特朗普不致強硬到底,還是有妥協的可能。相對之下,北京向來對重大原則都是堅定的態度,再加上特朗普還要面對期中選舉、連任的問題,所以,美中兩國無論是實質的軍事較勁,還是貿易戰,美國都難有強硬到底。
他認為,美國對台灣,從《2018國防授權法》、《台灣旅行法》,到6月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新廈落成、美軍陸戰隊可能進駐等,對蔡政府而言,看似得到一些好處;但是,當美中的角力、貿易談判發展到認為中國利益大於台灣時,孤注一擲、自恃有美國依靠的台灣,可能會受到傷害。
蔡政府上台5月20日將屆滿兩年,馬群傑說,所有民調都反映,發展經濟是人民最關注的施政優先項目,中美貿易磨擦的大國談判過程,台灣更要設法減少損害、尋找商機;此時,台灣政治人物的激進言論應該要有所克制,畢竟,這是攸關台灣的整體利益的事。
但馬群傑對5月至今年底的台灣政經情勢發展並不樂觀。他說,人民希望發展經濟,但年底地方選舉在即,也是蔡政府的期中考,目前看來,政治人物拚政治的力道仍然會大於拚經濟,情勢發展下去,只會繼續拉大人民與政府的距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