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25日電/據印度《經濟時報》網站24日報道,當地時間23日晚間,印度在奧迪沙海岸附近成功進行夜間反導攔截試驗,意味著“印度在建立雙層反導系統方面取得了里程碑式的重大進步”。
報道稱,印度國防部消息人士透露,23日晚8時05分,阿卜杜勒卡拉姆島綜合試驗場發射了一枚PDV“大地反導”攔截導彈。印度國防研究發展組織的科學家證實,這枚攔截導彈成功攔截目標靶彈,地面遙測點和靶場站實時監測到整個攔截過程。據稱,PDV採用“動能摧毀”方式,主要用於攔截距離地面50公里以上的高空以及大氣層外的來襲目標。印度上一次成功的該型反導攔截試驗於2017年2月11日進行,反導攔截導彈也是在同一試驗場發射。
據印媒介紹,印方的反導系統依靠雷達系統探測、發現和跟蹤來襲靶彈,反導計算機系統根據雷達探測數據推算出來襲導彈的導彈軌跡,隨後向PDV攔截導彈下達點火起飛指令。
這次最大的亮點是在夜間進行反導攔截試驗。一位匿名專家評價稱,夜間反導攔截試驗主要的難點在於攔截目標識別和操作條件,不僅要考慮自然環境濕度、溫度等細節變化,還要考慮夜間人機功效的影響,很多晝間條件下的常規操作環節,到了夜間都會增加運作難度。對於分秒必爭的反導作戰,稍有操作失誤或延遲,都有可能導致失敗。不少國家會採用夜視技術來提高夜間識別和操作能力。美國海軍2014年10月的夜間反導模擬試驗中,就使用過攜帶有MTS-B型多光譜瞄准系統的無人機充當識別傳感器,提高夜間跟蹤、導引能力。
該專家認為,從印媒報道看,印度這次反導試驗屬於夜間環境驗證試驗,有利於提高印方的全天候反導組織能力。但試驗過程相對簡單,基本還停留在原有水平的重複驗證。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