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19日電/近期的中國電影行業內外可謂波譎雲詭、熱點密集,諸多新變化值得關注。
多項新規輪番發布,明星高片酬餘震未平,電影票退改簽風波又起;中國電影在向全年總票房600億元目標衝刺的過程中發揮不甚穩定,繼春節檔和暑期檔先後刷新同檔期票房紀錄之後,國慶檔票房同比大幅下跌;票補熱退燒,低價優惠的電影票減少,三四線城市的主流觀眾群體即“小鎮青年”對票房的帶動作用放緩;多屏時代,年輕影迷的注意力被視頻網站、網絡遊戲等其他多種娛樂方式分流,電影不再是他們業餘生活的唯一選擇;行業不差錢已成往事,一度瘋狂湧入的熱錢紛紛逃離,開機項目數量減少,電影公司在資本市場面臨嚴峻考驗。有悲觀者就此得出了“產業寒冬將至”的結論。
筆者認為,這些新動態帶給從業者的森森寒意,實際上是電影業歷經野蠻生長後邁向新階段的蛻變陣痛。無論是觀眾、制片方還是電影人,將共同參與到這場前所未有卻勢不可擋的變局之中。待市場洗牌、秩序重建之後,不良資本的泡沫將消散,一門心思賺快錢的投機者撤退,真正熱愛電影藝術的匠人和藝術家回歸,中國電影業或將迎來穩步發展、健康成長的美好時代。
從觀眾的角度看,今年的電影市場可謂“口碑”碾壓“流量”的轉折點。暑期檔,同期上映的兩部喜劇片就上演了一出票房“逆轉”的大戲。市場預估、粉絲累積、預售熱度和排片場次各方面優勢突出的《愛情公寓》,因打著情懷旗號收割IP餘熱的宣傳方式引起了觀眾的爭議,被憑借誠意製作和社會性思考收獲眾多好評的《一出好戲》逆勢反超。國慶檔,著名導演張藝謀集結一眾一線明星奉上的武俠片《影》和喜劇知名品牌開心麻花團隊出品的新作《李茶的姑媽》市場反應平平,反倒是香港犯罪動作片《無雙》獲得了觀眾的青睞。此外,《快把我哥帶走》《悲傷逆流成河》《找到你》等口碑不俗的現實題材影片票房表現亮眼。與之相反,《阿修羅》《歐洲攻略》等大明星、大場面、大製作的商業大片雖有流量明星和人氣IP保駕護航,卻仍因口碑不佳,致使票房後勁不足。
可見,隨著閱片數量和種類的激增,觀眾的審美水平日益提高,對影片質量的識別能力和對口碑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觀影行為日趨謹慎理性。他們不再單純為題材、陣容或話題埋單。相比“土味段子”“無厘頭搞笑”“眾星雲集”“震撼視效”,實實在在的精彩故事、精湛演技和真摯情感更令他們動容。中國觀眾們正在用行動宣告,因一個IP或某個演員就能取得票房奇跡的“商業爆款效應”業已失效,抱著僥幸心理宰客的爛片終將被淘汰,符合高質量、多元化等特征的影片已成為市場主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