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0日電/近日,京津冀地區遭遇了今年入冬以來最大的霧霾天氣。儘管隨著供暖季的到來,大家對霧霾反覆早有預期,但這一波重污染天氣還是讓漸漸習慣了藍天刷屏的我們相當不適,健康憂慮和環保焦慮同時湧上心頭。
北京:霾天裡不洩氣 好天裡不鬆勁
治霾攻堅依然在路上,繼續考驗著我們的治理決心與定力。近些年,通過力度空前的集中治理,人們真切感受到污染天越來越少。特別是去年,京津冀地區平均霾日數比前一年減少了18.1天,同期PM2.5年均濃度下降39.6%,降幅居全國重點區域前列。藍天白雲映襯著紅墻綠瓦,美麗的北京城幾乎讓人忘記了霧霾。但近來空氣質量陡然變差,霾鎖京城觸動著人們的敏感神經。的確,“北京藍”在增多是事實,但“霧霾灰”不可能在短期內徹底根除也是事實,這就是現階段北京空氣質量的一體兩面。充分正視這一現實,應當成為我們科學認識治霾形勢的重要前提。
一到秋冬季就來霧霾的尷尬也提醒我們,霧霾本身是發展路上無法回避的“成長煩惱”,治理霧霾注定是一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只有徹底改變發展模式,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淘汰低端、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實現燃料的清潔化,提升社會生態文明指數,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著眼當下,中國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這也決定了我們與霧霾的較量某種意義上是一場攻堅性拉鋸戰,稍有放鬆就可能反覆。基於此,我們尤須在治理舉措上保持定力、一以貫之,不容有絲毫麻痹、投機取巧。不能覺得好天多了,治理就放鬆,思想就懈怠;更不能因為霧霾來了,就喪失信心、放棄努力。
打贏藍天保衛戰,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攜手求解。我們看到,在這一輪霧霾天氣中,本市第一時間啟動黃色預警,從市委市政府,到各區各部門,再到社會各界、相關企業,都及時響應、馬上行動,緊盯應急措施的落實。而與此同時,很多市民也積極參與到治理中來,舉報違規企業、主動綠色出行、分享防霾經驗等等,盡己所能減少著可能產生的污染增量。這份齊心攻堅的共識力和行動力,很大程度就得益於近些年來我們對環境保護的空前強調和對污染治理的常抓狠抓。事實說明,行動最有說服力,坐而吐槽驅散不了霧霾,只有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從自身做起,一微克一微克去摳,一天一天去爭取,頭頂的藍天才能越來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