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8日電/北京冬奧遺產論壇暨“2022年北京冬奧會文獻遺產的保護與傳承”課題開題會今天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北京冬奧組委總體策劃部遺產處處長劉興華今天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以下簡稱“北京冬奧會”)的遺產規劃管理工作正處於計劃階段,2019年將正式進入戰略計劃的實施階段,“北京冬奧會遺產協調工作委員會已正式成立,而《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產戰略計劃》也將於近期發布。”
北京冬奧會作為首屆從籌辦之初就開始落實國際奧委會《奧林匹克2020議程》的奧運會,整合各方資源、讓冬奧會能為主辦城市和地區留下更加豐富的奧運財富就成為籌辦工作的重中之重。
“國際奧委會有一句名言‘一旦成為奧運城市,便永遠是奧運城市’,是不是真正的充滿著奧運精神的城市,有賴於我們把遺產工作做好。”中國人民大學原常務副校長、北京市人文北京研究基地主任馮惠玲表示,無論是《奧林匹克2020議程》還是“新規範”,從國際奧委會出台的兩個重要改革文件措施就能看出奧運遺產已經越來越被關注,相關措施也不斷提前。
這與奧運會主辦城市承受的現實風險有關。“成本高昂辦不起;即便辦起來,也可能出現奧運低谷,負債或經濟下滑。”馮惠玲表示,“可持續”因此被擺到關鍵位置,“所以,國際奧委會新的主張是一收一擴,收就是要壓縮成本,節減辦奧運,擴就是做好遺產工作,價值最大化。”通俗來講,即奧運會的組織者、參與者逐步認識到人類或者各國家、各城市只有在奧運匹克運動中獲得更多的收益、減少風險,奧運的可持續性才真正可以實現。因此,借鑒歷史,探索奧運遺產新內涵和保護遺產新路徑,對北京成為“雙奧城市”有極大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