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4日電/11月23日,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聽取和審議市政府關於推進居家養老健康服務工作情況的報告並開展專題詢問。
記者了解到,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就養老服務情況開展專題詢問,這是第二次。第一次專題詢問社會反響良好,明顯推進了《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落地實施。這次專題詢問同樣引人關注。
養老機構醫療服務覆蓋率超九成
“目前有些社區養老機構的護理型床位缺失,失能失智的老人照顧能力不足,安寧療養和臨終關懷的機構不夠,特別是城中心缺少空間,而農村敬老院的床位閑置,護理院也少,養老的基本公共服務匱乏。針對這些問題能否從規劃設計上給予考慮?能否利用一些騰退的空間用於建設養老的設施和醫療服務設施?”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市人大常委會城市建設環境保護辦公室主任郝志蘭問道。
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總工程師丁曉回答說:“在新版的城市規劃編制過程中,我們高度重視養老工作,明確提出要建成醫養結合、服務均等的養老服務體系,立足‘9064’的養老發展服務目標,全面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並將千人的養老指標納入建設一流的和諧宜居制度的評價指標。黨中央、國務院批覆新的北京市總規以後,我們確定了北京市居家養老的服務規範,還有醫療規劃的編制工作,這個規劃在年底前要編制完成。”
丁曉說,針對資源配置問題,重點考慮有針對性地提出養老服務設施的數量和質量,在中心城區以多種方式來增加養老用地,補足養老用地的短缺。一是通過優先利用疏解騰退後的可利用的空間和閑置資源,二是鼓勵國有企業利用自有用地改造和新增,三是鼓勵用現在富餘的閑置公共服務設施改造新增,四是鼓勵社會利用閑置的用房進行改造新增,五是鼓勵集體經濟組織提供養老服務。
針對醫養統籌布局問題,目前主要採取的是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簽訂合作協議的方式。下一步要考慮養老服務設施與醫療設施綜合布置或臨近布置,或者通過較大規模的養老機構配建醫療設施,也可以鼓勵企業所屬和民辦醫療機構借助自身醫療優勢直接提供養老服務設施等方式來統籌醫養結合的矛盾。目前,全市449家運營養老機構中有143家內設醫療機構或者是引入醫療機構分支,有286家與周邊醫療機構簽訂書面協議,養老機構醫療服務覆蓋率超過了90%。
針對騰退空間再利用問題,市自然資源委和發改委共同研究制定了關於加強非首都功能疏解騰退空間管理和使用的意見,鼓勵利用騰退的空間補充完善健康養老服務公共設施,也明確提出了鼓勵部分醫療機構補充基礎衛生、康復護理、醫養結合的資源短板。下一步,市相關部門和區政府將加緊建立資源台帳,編制騰退空間管理和使用方案,研究制定實施細則和配套政策,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
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王強補充說:“在疏解騰退的空間利用上,市裡已經出台了明確的規定,我們會力爭把點放在微觀上,把網織密了。同時,市發改委在新批項目裡一律把握兩個原則,一是沒有內設醫療服務機構的,必須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緊鄰或者是相應的醫院緊鄰;二是改造現有所有的養老機構,必須有80%以上床位的護養功能,或者是200張床位以上的養老機構要內配醫療機構。”
養老驛站星級評定辦法年底出台
北京市人大代表、東城區朝陽門街道竹杆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鄭紅強問及養老驛站。他說:“我是來自社區一線的代表,在調研當中發現養老服務驛站的運營中有一些運行得比較好,有的則定位需求不太准,經營不善,服務能力也有不足,無法有效地滿足居民的需求。我有三個問題。一是如何解決驛站、企業等服務機構在實際運營當中存在的場地問題?特別指的是老舊小區。二是怎樣應對居民的需求,提高養老服務驛站的服務質量和可持續性?三是目前是否已經建立起了養老服務驛站的服務標準、質量監管機制以及退出機制和評價監督機制?”
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委員、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答道:“養老服務驛站是設在老年人身邊的服務平台,也是我們的跳板,跳板的可持續發展是我們一開始就重點關注的問題。首先,怎麼看驛站目前的運營狀態。2016年開始試點,2017年出台了3年行動計劃,到2018年全市建設了680家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其中450家是城區的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城區的驛站比農村的驛站要好一些,連鎖的驛站比單體的驛站要好一些,運行時間長的驛站比運行時間短的驛站要好一些。”
“我們總體上的判斷就是驛站的發展既不可高估,也不要悲觀。我們認為在兩個基本面上是堅持了,而且是有效的。一個就是政府無償免費提供相應的場地,到目前為止建成驛站當中80%以上的都是政府無償提供場地。但是,從運營商的角度,他們面臨著適應精准服務的轉型要求,再加上大環境的壓力,應該講困難還是比較大的,這個困難必須要克服。”李紅兵說。
李紅兵介紹說:“在政府支持當中,關於老舊小區的場地,首先是加強對基層,尤其是對政府可控資源的統籌調配,尤其是區級資源的調配,以前更多把這個任務放在了街鄉鎮。其次是我們和規劃部門正在討論在老舊小區中,在相應的設施資源當中,從規劃中不是以獨立占地來討論供地問題,而是在主體建築當中能夠劃出相應的區域專門作為居家養老的服務用所,這些是從規劃上推進的。同時在老舊小區改造、功能調整、騰退資源上,發改委提出了正向導引和優先使用方向,都是把居家養老放在第一個方向的。”
關於經營質量和質量監管、退出機制方面,李紅兵說,今年有很多新內容推出。一個就是在標準層面上,2016年驛站的設施設計和服務標準就已經出台了。現在編制出台了北京居家養老服務的標準體系框架,包括四類標準,共48項內容。同時,助餐服務等七項居家養老服務標準在今年年底作為北京市地方標準將正式發布。
關於監管的問題。東城區已經全面實施了驛站服務流量的全程監控,通過養老助殘卡采集老年人獲取服務的過程數據進行監控,這項工作正在全市進行推廣。同時我們正在編制北京市養老服務驛站服務質量的星級評定辦法,細則在12月底可以出來,將有助於更好地推進北京市養老服務驛站健康可持續發展。
(來源:法制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