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2歲的姜棟帶著團隊和一腔熱血,來到了大柱山。當時,原定計劃五年就能將隧道全面貫通。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已經十一年了,大柱山隧道還沒有修通,而且每天都會遇到新的麻煩。
在過去的3862天裡,湧水已經是每天都會發生的常態,唯一的區別,就是水量的大小。
隧道向前掘進的工作面,也稱為掌子面,本來該繼續向前開挖,卻因為大量湧水,工人無法繼續施工。在所有隧道施工中,最怕遇到突泥和湧水的情況。而姜棟他們施工的這3862天裡,卻有近3500天都在跟突泥和湧水作鬥爭。
大柱山隧道一直被稱為“豆腐山打洞”,施工過程中需要穿過六條斷裂帶,隨時會出現突泥、湧水的危險。簡單來說就是,挖掘時遇到的岩石質地較軟,遇水即化,一旦突泥和湧水發生,就會像泥石流一樣危險。
記者在採訪的時候,剛好遇到一處掌子面湧水。不斷噴湧而出的水柱,冰涼且湍急。這些水來自山體,水溫僅有16度,在衣服全部被打濕的情況下,沒有幾分鐘,記者已經感覺牙齒在發顫了。
當時,掌子面的湧水量每小時接近600立方米。按照50米長、25米寬、2米深的標準游泳池蓄水量計算,只要四小時二十分鐘,這些水就能蓄滿一個標準游泳池,這給施工帶來很多困難。2017年,湧水量最大的時候,別說是施工了,連站都站不穩。
冰火兩重天,14公里鐵路隧道見證施工極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