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6日電/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新增高標準農田8000萬畝以上。為落實高標準農田建設目標,近日,農業農村部印發了《高標準農田建設評價激勵實施辦法(試行)》。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今年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在體制機制、資金支持和技術支撐上迎來更多利好。
“過去農田建設分散在多個部門,改革舉措徹底改變了農田建設領域‘五牛治田’的局面,為建設高標準農田提供了體制機制保障。”農業農村部農田建設管理司司長盧貴敏說,新一輪機構改革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農業投資項目、財政部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原國土資源部的農田整治項目、水利部的農田水利建設項目等管理職責整合,劃歸農業農村部。農業農村部新組建農田建設管理司,履行農田建設和耕地質量管理等職責,為統籌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奠定了基礎。
此次《辦法》則進一步理順了農田建設管理體制機制。盧貴敏分析,《辦法》突出了農田建設項目季節性的特點。“高標準農田項目施工受季節影響,地方工作的部署和資金落實存在跨年的特點。為了保持高標準農田建設評價結果的客觀完整,我們將各地的評價內容分為兩部分。一是上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全面評價,主要結合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同步完成;二是當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進展情況評價,主要通過我們日常監管掌握的情況完成。”
自2017年起,江西省在全國率先從省級層面統籌整合資金,啟動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集中連片的農田、平整通暢的溝渠、現代化的設施,對該省贛州市定南縣嶺北鎮梘下村的許多農民來說,今年的春耕有著不一樣的體驗。按照江西省高標準農田建設規範,當地明確了土地平整、田間道路、農田輸配電等6大項標準。村裡把廢舊礦山治理與高標準農田建設結合起來,如今機耕道、排灌渠等一應俱全。村民反映,現在機械化作業很方便,糧食單產也增加了,土地收益提高不少。
從全國來看,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許多昔日的“望天田”“鬥笠田”“冷漿田”變成了阡陌縱橫的“萬畝田”“噸糧田”“高產田”。據中國科學院評估,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畝均節水節電率可達24.3%和30.8%,化肥農藥的施用量可減少13.8%和19.1%,在降低投入的同時,減少了面源污染。高標準農田項目實施後,項目區平均每畝地塊增值231.1元,提升率為48.1%。建成的高標準農田只要管護得當,基礎設施可以有效運轉15年以上。
“長期以來,我國耕地保護工作中普遍存在重數量輕質量、重用地輕養地的現象。”江蘇省鹽城市耕地質量保護站站長秦光蔚說,過去,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主要用於橋涵路閘等基礎設施建設,在耕地地力提升和土壤修復等方面投入較少。由於耕地質量建設投入相對不足,我國耕地質量總體不高,需要推動各地將土地出讓金用於耕地質量建設的政策落實到位。
高標準農田建設公益性強、受益面廣、投資大、建設周期長,必須依靠政府的有效組織和推動。對此,農業農村部已推動從中央預算源頭上對原有農田建設項目和資金全部進行整合,設立農田建設專項。項目支出方向專項用於農田建設,近幾年集中用於高標準農田建設,不再新安排包括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發展、部門項目等其他非農田建設類項目。
秦光蔚建議,要充分發揮公共財政對耕地質量建設的支撐作用,將耕地質量建設與管理經費列入各級財政預算。從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業土地開發的資金和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中,確定一定比例用於土地整理和複墾、耕地質量建設與保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等。重視實施中低產田土壤改良、災毀耕地恢復、退化和污染耕地修復等涉及耕地質量建設項目。
“我國農機化整體水平為66%,但丘陵地區只有不到40%。目前,農業農村部正研究把宜機化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指標”,農業農村部農機化管理司司長張興旺說,丘陵山區農田基礎設施狀況不佳,有些地方缺乏機耕道。同時,地塊相對起伏大,耕地也比較分散,農機作業難度較大。因此,要支持其宜機化改造。農業農村部還將統籌各類資金以及社會資本,推動田塊小並大、彎變直,為農機通行創造條件。
“萬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糧”。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餘欣榮說,耕地是最寶貴的資源,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在保護好耕地的基礎上,大規模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大對農田水利、農機作業配套設施等建設支持力度。按照中央要求,2019年至2022年,全國需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3.6億畝。2019年,全國將確保新增高標準農田8000萬畝,同步發展高效節水灌溉,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000萬畝以上。
(來源: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