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色的大門(中評社 郭至君攝) |
中評社北京7月15日電(記者 郭至君)在北京城區中心的位置,有一外形帶有濃濃俄羅斯風味的建築,它就是北京展覽館。北京展覽館建立於1954年,是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字、周恩來總理主持剪彩的北京第一座大型、綜合性展覽館。展館位於北京西直門繁華商業區,西鄰動物園交通樞紐,東側為西直門地鐵站、城鐵總站和北京火車站北站,北靠中關村科技園區,南臨金融街與各大部委,地理位置優越。
北京展覽館的初生和建成均記載著當年中蘇之間的交往歷史。1952年,政務院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李富春同志訪問蘇聯,在和蘇聯談判中,蘇方提出在中國展示蘇聯的建設成就,包括經濟、文化、科學技術、建築技術和建築藝術等。為此,中央決定在北京、上海建設蘇聯展覽館,以學習、借鑒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蘇聯派了建築專家來我國幫助設計和施工。我國成立了三人領導小組,彭真任組長,當時任北京市人民政府財經委員會副主任的趙鵬飛同志受彭真同志委托,具體參與展覽館的建設工作。1953年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秘書長薛子正、北京市政府秘書科長王榮章和蘇聯駐華大使文化參贊一同在北京市城區考察地理環境,選擇建館地點。
根據當時北京市擬將西郊一帶建成文化、科技、游覽區的城市建設規劃,經中蘇雙方一致同意,並經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將館址確定在西郊西直門外。1953年由中央財政部投資2700萬元(包括建西苑大旅社、西郊商場)。工程耗資2400萬元。
1953年10月15日,在建館工地舉行了隆重的開工典禮,中央人民政府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有關方面的領導同志以及參加建館的工人、幹部出席了開工典禮。蘇聯駐華大使館的官司員也應邀參加。北京市市長彭真在開工典禮大會上致詞。典禮結束後,彭真市長破土奠基北京蘇聯展覽館建築工程正式動工。在建設過程中,周總理曾指示全國各省市支援展覽館的建設,當時我國二十多個省市為建設展覽館,在人力、物力上提供了大力支援。工地上一萬多名建築工人和六千多名解放軍戰士日夜奮戰,經過一年的努力,於1954年9月竣工。當時,整個展覽館占地面積約13.2萬平方米,主要建築物占地面積8.8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04萬平方米。主體建以中央大廳為中心,並附設影劇場、餐廳、電影館,還鋪設了專用鐵路支線。中央大廳正面大門上部鑲有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的“蘇聯展覽館”五個鎦金大字。
建成之後的“蘇聯展覽館”相繼舉辦了很多展覽活動,直到1958年,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意見,蘇聯展覽館更名為北京展覽館。直到今天,一些俄羅斯的藝術表演團隊來京演出時還喜歡選擇北京展覽館後面的北展劇場作為演出場地,展覽館周邊也開了大大小小數家非常正宗的俄羅斯餐館、面包房和咖啡廳,儼然成為一個北京的小俄羅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