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京華時報:不妨以平常心看待陳光標式慈善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27 09:56:17


  中評社香港8月27日電/在一個正常社會,人們應以平常心看待慈善家。慈善人士也應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能因為比別人多捐一些就咋呼,更不能把慈善當作賺錢的工具。

  《京華時報》刊文稱,高調一向是民營企業家陳光標的慈善標簽。近日,“標哥”參加“冰桶挑戰”,但當他在冰水裡泡了半小時、現場表演了“胸口碎大冰”並許諾捐出滿滿兩紙箱錢後,等待他的不是如潮掌聲,而是不絕於耳的“假的、假的”。

  有網友指出,陳光標所用冰塊是假的。也有人質疑,人體在零度冰水混合物中存活極限只有幾分鐘,陳光標說待了半小時是撒謊。還有網友盯住那兩箱美元和人民幣,追問“標哥”究竟捐了沒,捐了多少。不無凑巧,這時候又有媒體曝光,陳光標在汶川地震後,從災區平整土方等項目中獲利約20億元。這讓陳光標再度陷入輿論漩渦之中。

  陳光標從不諱言高調搞慈善是為了吸引公眾眼球。眼下圍繞他的這場輿論風波,可謂“求仁得仁”,固所願也。以陳光標的“抗打壓能力”,這些質疑大概都難不倒他。只要他正面回應質疑,拿出誠意和行動,真金白銀捐出善款,公眾疑慮自會消除。

  不過,我們從中也可看到國內社會對待慈善的觀念問題。例如,對陳光標參加“冰桶挑戰”,人們為什麼不是支持而是質疑?除了現場視頻沒有給出充分信息(如視頻無法確證陳在冰水泡了半小時),還在於視頻表現重點與公眾關注點有所偏差。可以看到,整段視頻的重點都放在陳光標如何神勇挑戰“冰桶”上,而沒有介紹這個活動的內容和目的,也沒有說明錢怎麼捐,捐給誰。這就難免給公眾一種作秀的感覺,進而對其行為產生懷疑。

  輿論的質疑也不完全有道理。例如有媒體深挖陳光標的財富來源,暗示他從汶川地震“發財”,這不免有誅心之嫌。賺錢歸賺錢,慈善歸慈善,這是兩碼事。不能從一個人賺錢的方式,去論證其慈善行為的正當性。如果對每個捐贈者都要進行“資格審查”,那慈善就沒法幹了。何況,陳光標的企業並非上市公司,沒有義務向公眾披露企業運作及財務狀況。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