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永康(資料圖) |
中評社香港8月2日電/端掉“周老虎”,不是反腐的一個階段終結,也絕非輕鬆的轉折,在中紀委對其立案審查之際,人們需要更多的反思與省察,即“老虎是怎樣養成的”?是什麼樣的土壤導致“養虎為患”的環境?
美國《僑報》7月31日載文《周案最大警示:老虎是如何養成的》,文章說,檢視周永康的發跡史,從家鄉無錫到京畿重地北京,周永康從文革前的北京石油學院大學生,成為大慶油田地質隊實習員、技術員,最早在石油系統裡步步晉升,不到20年已升任石油工業部副部長,以後歷任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中石油)總經理、黨組書記、國土資源部部長、四川省委書記,隨後更平步青雲,在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政法委員會副書記,公安部部長、國務委員等職位上躍升,2007年後更躋身最高權力機構中央政治局常委,扛下中央政法委員會書記、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主任大位,全盤掌控公安、國安、法院、檢察、武警等政法系統。周永康權力升遷的軌跡,儼然從“石油王”到地方大員再到“政法王”,是一路炙手可熱的風景。
那麼,周永康的“嚴重違紀”是在什麼階段發生的呢?還是他直到坐上了常委的位置才開始仗勢弄權?這些需要中紀委最後的審查報告給世人以交代,但從之前已經遭清查的“石油幫”、“四川幫”、“秘書幫”、“政法系”一衆高官連番落馬,以及其家族成員被披露斂財無度貪贓枉法的蛛絲馬跡看,“周老虎”絕不是一天之內養成的,不僅他在各個升遷階段似乎都有“貴人”罩著,他在不同的位置也照樣給下屬親信罩著。封建時代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在“周老虎”團夥及家族身上演繹到極致,利用在石油和政法系統的影響力大行權錢交易、賣官鬻爵之道,其家族多數成員也因為周永康的關系和庇蔭,踏上各種發財或做官捷徑,以至一些年來從各地驅車去無錫周家祖墳祭拜者絡繹不絕。社會的攀附之風愈演愈烈,源自權力沒有約束的無法無天。
概況起來,周永康的“成虎”之路有如下特點:
一、占據重要資源,權力尋租登峰造極:分析周永康的“成虎”之路,首先看到周永康是憑石油發家的。周永康在石化這個“富得流油”的領域浸淫了30多年,培植了蔣潔敏等大批的親信,中石油成為其“金庫”,也成為其權力尋租的首選財源。食髓知味,周永康和其家族先後向房地產、金融、文化旅遊、基建等領域進軍。這些領域,無一不是油水豐厚的。高官不僅掌握重權,而且掌握重要資源,不僅權可以生財,財也可以生權,因此形成惡性循環。這在周案中得到特別鮮明的體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