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國民黨部隊的這些敵後抗日根據地,戰績卻十分糟糕,在日軍的進攻下連連敗退、損兵折將。例如,1941年5月的中條山戰役,日軍用前後不過30天時間就大敗國軍的20萬人,致使中條山根據地陷落。據日方統計,中國軍隊此役被俘3.5萬人,遺棄屍體約4.2萬具,日軍戰死僅679名,負傷2292名。蔣介石稱此役為“抗戰史上最大之恥辱”。
更令人唏噓不已的是,在國民黨敵後抗戰隊伍中出現了“降官如毛、降將如潮”的醜陋局面,數十萬國軍先後投降當了偽軍。
相反,中共領導下的敵後根據地,卻從只有不過150萬人口的陝甘寧邊區迅速擴展到10多個省;武裝力量也從最初的數萬人,發展到近百萬。
國共兩軍戰果何以大相徑庭
游擊戰的基本原則是扎根民眾、化整為零、靈活機動地相機打擊敵人,而國軍在游擊戰原則的任何一條上都難以做到家,以至於在敵後抗戰方面表現出了嚴重的“水土不服”。這一點從日軍的視角可一斑,日軍在一份報告評價國軍游擊戰時稱有五大弱點:“1.各游擊隊常互爭地盤,自相火拼;2.缺乏大員統率,彼此不能密切聯繫,易於各個擊破;3.缺乏優良武器,不能作陣地戰;4.正規游擊隊雖破壞力強,但對人民濫施權威,致不得民眾之信仰;5.非正規之游擊隊分子複雜,大多為土匪散兵結構而成,戰鬥力既不強且領導者俱是匪首流氓,甚少有國家觀念,易以利相誘。”
國民黨將領白崇禧也曾經說過:“有人認為打游擊乃保存實力之作法,殊不知敵後游擊,任務極為艱巨,因補給困難,且多半以寡抵眾,以弱抵強,故必須官兵加倍淬厲奮發,機警勇敢,絕非保存實力者所能勝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