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文人情結,性格使然。毛澤東的氣質與槍是不搭調的。喜愛讀書的習慣貫穿了他的一生。直到晚年,他的床榻總有一半的地方擺放著書籍。書和筆是伴隨他革命生涯的夥伴,他善於從書中獲取知識,善於從實際的生活中發現智慧,善於從客觀的實踐中總結經驗。通過博覽群書他不僅增長了見聞,更加增添了一份指揮若定、處危不驚的淡然與從容。於是有了陝北禦敵,行蹤飄渺;四渡赤水,兵行險著;萬里長征,苦若雲浮;抗日戰爭,劍斬倭敵;三大戰役,指點江山。
毛澤東的性格是自由不羈,天馬行空的。《沁園春·雪》中流露出的大氣磅礴、雄渾壯偉,足以讓人們相信,他的骨子裡帶有的一種與天地融合的寬闊胸懷。所以,軍人的嚴謹和刻板,並不適合隨意、不拘小節的毛澤東。曾與毛澤東和蔣介石都有過交往的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在他的《領袖們》一書裡這樣描述對二人的印象:蔣介石舉止刻板,重風紀,住處井然有序,書法也是筆直正方;而毛澤東則躺坐漫無拘束,常常龍飛鳳舞,信筆成書,房間也顯得雜亂無章。
這就是軍人氣質與文人品格的截然不同。歷史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軍人出身、槍不離身的蔣介石輸給了文人性情、筆不離手的毛澤東,這是多麼耐人尋味的有趣結果。
其次,對戰友、部下的信任。紅軍時期,林彪的部下繳獲了一把白銀做的袖珍手槍。它做工非常精致,樣式也很漂亮。下級將槍交給了林彪,看到它的第一眼林彪就喜歡上了。後來,考慮到毛澤東身上沒有槍,他就想把槍送給毛澤東。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毛澤東看也不看就把槍扔在地上說:“到我用得著這把槍的時候,咱們紅軍就完蛋了!”這或許可以說明一件事情:毛澤東是深信部下的。他不帶槍原因可能有不喜歡的成分,更重要的是他對部屬的充分信任。他相信將領,相信警衛,相信愛戴他的民眾。他堅定地認為,自己根本沒有帶槍的必要。
(來源: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