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軍情方面,蔣介石效法清代將領駱秉章對付石達開的戰役部署,令薛岳指揮周渾元、吳奇偉等3個縱隊,兼程追擊紅軍;令劉文輝加強大渡河北岸的防禦;令楊森率全軍經樂山、雅安趕赴大渡河。他唯恐增援不及,又令劉湘派第二十一軍第二師第六旅赴漢源、富林加強防禦。這樣,上到富林,下至瀘定橋沿河陳兵,真似鐵桶一般。此外,蔣介石還令河防部隊搜集船只、糧食及一切可供紅軍利用的物資器材,並利用特務唆使少數民族阻撓紅軍前進,企圖將紅軍全殲於大渡河南岸。
然而,蔣介石高興得太早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紅軍,是不會重演歷史悲劇的。中央紅軍先遣隊紅一師第一團在通過大涼山彝族區後,冒著大雨經過70多公里的急行軍,於5月24日趕到安順場,並殲滅守敵兩個連,繳獲渡船1只,控制了渡口。
5月25日,紅一團開始強渡大渡河。戰前團首長對部隊進行了政治動員,說明這次渡河,關係全軍成敗,一定要戰勝一切困難,完成任務,為全軍打開一條通向勝利的道路。上午7時,第二連連長熊尚林率領17名勇士組成的渡河奮勇隊,在團機槍連和軍團炮兵營的火力掩護下,乘小船由安順場駛向對岸,一場驚心動魄的渡河戰鬥開始了。勇士們乘坐小船,在船工的幫助下,冒著敵人密集的火力,一會兒墜入浪穀,一會兒拋上浪峰,在彈雨中前進,奮力拼搏,戰勝了驚濤駭浪,衝過了敵人的重重火網,終於登上對岸。敵人見紅軍衝上來了,慌了手腳,將手榴彈、滾雷像冰雹似地往下扔。智勇雙全的勇士們,利用又高又陡的台階死角作掩護,沿台階向上猛烈衝殺,經過激烈戰鬥,擊潰守敵,終於控制了對岸渡口,鞏固了灘頭陣地,從而在敵人視為插翅難飛的天險大渡河防線上,打開了一個缺口。
當時擔任紅一團團長的楊得志,回憶十七勇士渡河後登上對岸時的情景時說:
渡船越來越靠近對岸了。漸漸地,只有五六米了,勇士們不顧敵人瘋狂的射擊,一齊站了起來,準備跳上岸去。
突然,小村子裡衝出一股敵人,湧向渡口。不用說,敵人夢想把我們消滅在岸邊。
……
又是一陣射擊。在我猛烈火力掩護下,渡船靠岸了。十七勇士飛一樣跳上岸去,一排手榴彈,一陣衝鋒槍,把衝下來的敵人打垮了。勇士們占領了渡口的工事。
敵人並沒有就此罷休。他們又一次向我發起反撲,企圖趁我立足未穩,把我趕下河去。我們的炮彈、子彈,又一齊飛向對岸的敵人。煙幕中,敵人紛紛倒下。十七位勇士趁此機會,齊聲怒吼,猛撲敵群。十七把大刀在敵群中閃著寒光,忽起忽落,左劈右砍。號稱“雙槍將”的川軍被殺得潰不成軍,拼命往北邊山後逃跑。我們勝利地控制了渡口。[2]
紅一團強渡大渡河成功後,《戰士報》於1935年6月2日在“用我們鐵的紅軍,無堅不摧,戰無不勝的勇敢精神,掃平一切當前敵人!”的醒目大字標題下,報道了紅一團的事跡,並刊登了強渡大渡河的勇士們的名字。他們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