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6日電/金秋十月,在北京延慶離城區40多公里的四海鎮黑漢嶺村,村委會後面一排名為“黑漢嶺老年餐桌”的平房裡傳來陣陣歡聲笑語。臨近中午,20多位老人圍坐在幾張圓桌前,樂呵地吃著餃子、嘮著家常,其樂融融。
飯後,83歲的史尚學在村裡志願者的幫助下,攙扶著老伴張淑華坐上輪椅準備回家。他說,老伴患病3年多,腿腳不便,自己也身患癌症,沒法在家做飯,但兒女們都安家在外,不便照顧,老兩口不願離開故土,又怕給孩子添麻煩,所以吃飯一直都是凑合。
四海鎮位於北京西北部的深山區,農業種植是主要產業。鎮黨委書記張勝軍介紹,該鎮常住人口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超過50%,有的村甚至能到70%。年輕人不願守著深山過日子,出去打工的多,年邁的老人缺乏照料,像史尚學老兩口這樣“凑合”吃飯的不在少數。
“老人做飯吃力,也不願離家,兒女每次回來就做一大鍋飯,老人每天就來回熱飯,剩飯剩菜能吃一周,飯都餿了,有的白饅頭變成了黃饅頭,把人都吃壞了。”談起以前村裡老人的境況,張勝軍仍唏噓不已。
“自從村裡有了老人的‘小飯桌’,我們每天吃飯再不用愁了,以前做一頓飯吃好幾天,現在不用吃剩飯,天天吃得飽、吃得好,蒸包子、包餃子,有葷有素,幸福大了!”史尚學高興地說。
被老人們親切稱為“家門口的大食堂”的“老年餐桌”是延慶區正大力實施的一項惠民工程,主要解決農村60歲以上老年人吃飯不便的問題,尤其面向孤寡、空巢、殘疾老人等更需照顧的群體。
延慶區民政局局長胡玉民介紹,延慶農村戶籍的老年人口有4.1萬人,占農村戶籍人口26.7%。區裡近年開展的一項對老年人的需求調查顯示,吃飯是老年人的“第一需求”,而對於農村老人特別是“空巢老人”來說,解決“吃飯問題”的需求更是迫切。
胡玉民說,其實延慶早在2010年就建設了第一家“老年餐桌”,但一直推進緩慢,到去年底全區建成的“老年餐桌”僅20家,主要集中在城區周邊經濟較好的鄉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