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0日電/《中國青年報》又一次站在了風口浪尖。這一次是因為昨天的文化版上,發表了肖鷹的一篇批評韓寒的文章。這篇“倒韓”的文章,很快就在網絡上被罵得“體無完膚”,進而引發了針對《中國青年報》辦報理念和價值觀的聲討,其間夾雜著種種指責、謾罵、揣測甚至“定調”。
我基本對韓寒無感,談不上喜歡,也談不上厭惡。就算我不喜歡他的《後會無期》,也只是就事論事,談不上對其人品高下的判斷。從本意上講,關於韓寒作品的爭論,只該止於文藝批評的範疇。評價一部作品的好與壞,有時候純粹屬於個人喜好,私下裡,你可以隨意罵它或者愛它,若進入公共領域討論,有理有據便是基本的要求。不僅是對一部電影或者小說,公共領域裡的任何討論,都應該遵循講理的原則,若將講理變成了罵人,且不說討論的結果如何,起碼,在方式方法上就已經變得“低下”了。
我不喜歡將某種爭議變成誅心之論,遺憾的是,不管是網絡還是報紙上,不管是自說自話地打筆仗,還是面對面的論爭,經常就變成了動機之爭;不是就事論事,而是猜測其目的,甚至以“陰謀”思忖。隨之,就是站隊、貼標簽,由質疑觀點,變成了質疑人品。
比如在此次的“韓寒之爭”中,就有人認為,肖鷹是授命撰寫此文,然後據此分析中青報刊發此文的目的和用意;而在“中青在線”刊發了儲殷批駁肖鷹的文章之後,又有人分析說,這是中青報旗下的網站在“造反”。呵呵,觀點之爭中竟然藏著如此多的“陰謀”,看來,那些宮廷戲和潛伏片真沒白演。
個人而言,我不喜歡肖鷹的文章,倒不是因為他的“倒韓”,而是因為他批評的姿態和粗暴的論述方式。覬覦名利、與黃帥們的“狂言妄語一脈相承”,“肅清流毒”之類,明顯偏離了作品探討本身,轉而“誅心”了。版面上刊發此文或許有失誤之處,這是對稿件的判斷問題,談不上“官家出手”,也上升不到報社的動機及理念之高度。網站上以“爭鳴”的方式刊出反對文章,也不是什麼偷偷摸摸的事兒(該文附後),即便是“造反”,也是“造反有理”。
有一句已經說濫了的話:“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種權利的獲得與捍衛,當以就事論事,“明亮地講理”為底線。任何的偷換概念、動機之爭、陰謀之論,都會破壞我們對問題的討論,進而侵犯大眾說話的權利。
(來源:《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