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23日電/史鐵生曾在《病隙碎筆》中寫道:“足球就是足球,哪堪如此重負!世界上那麼多民族、國家,體育上必各具短長,輸贏尋常事,哪至於就嚴重到了辜負人民和祖國?倘民族或祖國的神經竟這般敏感和脆弱,倒值得想一想,其中是否蓄積著‘殘疾情結’?”
中國足球的所謂“恐韓症”,未必是恐懼韓國,而是恐懼再輸給韓國,未必是恐懼韓國足球的實力,而是恐懼區區韓國若干年來(其足球)竟一直壓著我們,恐懼這樣的歷史竟不結束,以及本世紀內難道還不能結束嗎?這恐懼,已不單是足球的恐懼,簡直成了民族和國家的心病。要我說,其實,是這心病造成和加重了足球的恐懼,或者是它們倆互相嚇唬以致惡性循環。本來嘛,足球就是足球,哪堪如此重負!世界上那麼多民族、國家,體育上必各具短長,輸贏尋常事,哪至於就嚴重到了辜負人民和祖國?倘民族或祖國的神經竟這般敏感和脆弱,倒值得想一想,其中是否蓄積著“殘疾情結”?
有位著名的教練曾在電視上說:我們踢足球,就是為了打敗外國隊!這樣的目標與體育精神有著怎樣的差距姑且不論,單這樣的心理,決心(如賽前所宣稱)就難免變成擔心(如賽後所發現)。決心基於自信,尤其是相信自己有超越和完善自己的能力,把每一次比賽都看成這樣的機會。(順便說一句,我喜歡申花隊“更進一步”的口號,不喜歡國安隊的“永遠爭第一”。至少,“更進一步”沒法弄虛作假,“爭第一”的手段可是很多。)擔心呢,原因就複雜,但肯定已經離開了對自己的把握;把握住自己,這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嗎?輸了也可以是更進一步。要是把人民的厚望、祖國的榮譽,乃至歷來的高傲和高傲不曾實現所留下的委屈一股腦兒都交給足球,誰心裡也沒底,不擔心才怪。
說句公道話,教練和球員們的負擔是太重了,重到不是他們可以承受的也不是他們應該承受的。別再說什麼“愛國主義和政治思想抓得不夠”了,這麼多年,每一次失敗都像重演,每一次教訓都像複制,每一次電視台上沉痛的檢討都仿佛錄像重播,莫非只有贏球那天才算政治思想抓夠了?能不能從下一次來個徹底甚至過頭的改變?比如說,不必期望下一次就能贏,只盼下一次能輸它個漂亮!漂亮到底,對,明明已經出局也還是抱住漂亮不撒手!體育,原是要在模擬的困境中展現堅強、美麗的精神。愛國--毫無疑問,毫無疑問到用不著“主義”來加封,有吃飯主義嗎?我不信有哪位教練或球員不愛祖國。但美麗的精神不更是榮譽?膽戰心驚地去摸一把彩的心情,倒是把祖國輕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