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揭秘國家公祭鼎:5個月打造含多種南京元素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2-13 16:26:16


 
  “鼎身和底座紋飾集合了南京的市花梅花,以及象徵和平與重生的橄欖枝,雲紋,古城墻紋等多種元素。”鄔烈炎介紹說,南京藝術學院共組織了十餘名設計學院教師,組成“國家公祭鼎”設計小組,歷時三個多月,才最終確定了“國家公祭鼎”鼎身和底座的紋飾。

  “國家公祭鼎”的底座,由東南大學建築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建築技術科學系主任張宏率領的團隊設計製作。銅質底座鑄有南京標誌建築城墻圖案,象徵首次國家公祭在古城南京舉辦。

  “國家公祭鼎”由中國金陵古藝術研究所採取傳統青銅鑄造工藝製作。“從7月份接到鑄造任務到參與設計方案修改再到最終澆鑄成功,前前後後有近半年的時間。”金陵古藝術研究所所長王豐陵向新京報記者介紹說,鼎上的紋飾、文字都由手工雕刻完成。國家公祭鼎設計方案定稿後,金陵古藝術研究所又用了一周的時間來鑄造,於11月27日最終完了公祭鼎的澆鑄和鑄造工作。

  160字銘文記述歷史、警示未來

  據了解,“國家公祭鼎”正面鑄有160字的銘文,魏碑簡體字,鄔烈炎介紹這一方面是青銅鼎的傳統,另一方面也考慮到魏碑簡體字較容易辨認。銘文由中宣部、江蘇省委宣傳部、南京市委宣傳部組織古文研究專家撰寫,經中央辦公廳修改,報中央領導審定。銘文描述了南京大屠殺給中華民族造成的巨大災難,表達了中國人民的憤怒和強烈譴責之情,對遇難同胞表示痛悼、祭奠之意。記述了南京大屠殺激發全民抗戰,中國人民最終取得勝利的歷程,表達了銘記歷史、警示未來,維護和平、圓夢中華的堅強意志和決心。考慮到祭器是古鼎,歷史文化積澱深厚,銘文採用“駢文”體來寫,講究對仗押韵,立意內涵深刻、行文氣勢磅礴,與國家公祭鼎渾然一體,體現歷史和文化的厚重感,增強了公祭的感染力、震撼力、歷史傳導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