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12日電/昨天,“模範老爸”郭濤發聲談育兒的文字作品《父親的力量》在北京首發,並於首發當日在北京圖書大廈舉辦簽售。書中,關於成長,關於理想,關於愛情,更多的是郭濤希望與讀者探討他真實的教育心得與困惑。
自《爸爸去哪兒》播出之後,觀眾對石頭爸爸郭濤的教育方式一直存在爭議。有人稱他“中國式好爸爸”,對其教育觀念和方法“零差評”;也有人覺得他嚴苛、粗狂,是個不稱職的父親。郭濤說:“鏡頭裡的嚴父不是真的我,現實中我對石頭可好了。”郭濤表示,自己也有溫柔的一面,但“呵護孩子的畫面被節目組給剪掉了,被鏡頭放大的只是那1000個場景裡的幾個”。
郭濤說《爸爸去哪兒》節目之後最大的收獲,是開發出了石頭“孩子王”的特質。石頭變成了一個大哥哥,有成長有擔當,變得更像爺們兒了。很多父母都可以從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寫照,郭濤也從石頭身上看到了很多自己的影子。比如以百分百的熱情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郭濤說:“好多人說我軸、傻,但這就是郭家的元素和品格。”在《父親的力量》中,郭濤首次獨家呈現“留白教育法”,優秀的父母要擁有一種放空的智慧,多給生命留白。郭濤堅持認為,男孩教育要帶些“毛茬兒”。採取放養式教育,任孩子登高爬梯、滾一身泥;允許孩子犯錯,只有犯錯才能成長;有時可以讓孩子懶惰一些,帶點瑕疵,不必事事追求完美。“爸爸,我又放屁啦;爸爸,我要拉屎……”石頭對著鏡頭也從不害羞的這份天然,正是孩子身上最偉大的東西。
每個人年少時,都希望父親成為自己的精神指引者,然而,郭濤的童年一直生活在父母爭吵的陰影下。他在書中透露,這種不時爆發的家庭戰爭,讓他想逃離,甚至想跳樓……郭濤把自己的過去展現出來,告訴人們他為什麼對自己的孩子那麼親——那些有愛的親吻、掛在嘴邊的“我愛你”,其實都是對自己的矯正。他希望自己沒有從父親那兒體會過的愛,要加倍給到石頭。
參加完節目,郭濤說也從別的爸爸身上學到很多,他善於發現不同爸爸身上的特點和長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