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美法戰艦編隊演練封堵黑海 |
中評社北京3月20日電/所有目光近來一直聚焦於一個政權——它不滿冷戰後現狀、堅信地緣政治上以自我為中心的秩序、懷有長期安全擔憂。這說的是哪個國家?在俄羅斯侵入克里米亞前,答案明顯是中國。如今隨著俄成為頭號修正主義國家,中國退居次席。
《環球時報》編譯美國《旗幟周刊》3月18日文章稱,中國當然不是俄羅斯。但兩國雖有眾多不同,相似之處也不應被忽視。自蘇聯解體以來,莫斯科一直不願接受俄作為有核武的中等強國的地位。普京稱蘇聯解體是20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災難”。而中共熱衷於談論西方列強和日本令中國從亞洲第一強國淪為弱國的“屈辱世紀”。讓中國重返亞洲之巔的應有位置是北京的一個中心目標。
無論是俄羅斯還是中國,有關正確秩序的歷史觀正推動著旨在轉變地區和全球力量平衡的政策。這兩國的安全領導人堅信,國際政治是零和博弈。北京喜歡講“雙贏”,但連它向華盛頓提出的“新型大國關係”似乎都意味中國想一帆風順地成為世界霸主。
意識形態、冤屈感及對權力的精心算計,驅動著莫斯科和北京。同樣,兩國都擔心各自海上航線的安全。中國經濟依賴海外能源和海上貿易,而控制印度洋和亞太海上運輸線的是美國。北京進行海軍現代化和擴大亞洲近海領土,就是為應對這個現實。
重要問題不是俄羅斯為何如此咄咄逼人,而是中國為何沒有。兩國的國內政治差異給出答案關鍵。俄羅斯是弱國,卻有強人當政。而中國雖是強國,但並無強人當政。中國如今仍是相對謹慎、尋求共識的國家。
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必須接受,俄中仍是修正主義國家,其特征是傲慢與不安全感的組合。這種政治上的不安全感,源於地理條件和美國的長盛不衰。俄羅斯人和中國人都認為,自己的未來不應被置之不理。
北京正密切注視著美國的決心和信譽。中國領導人如今一定在問:冷戰後的歐洲秩序是不是現在可以改變了?有沒有至少值得試探的美國紅線?北京能創下先例,採取行動“保護”海外華人嗎?離間美國及其亞洲盟友,特別是日韓,中國還能做更多嗎?
美國應主動採取行動,確保針對北京這些問題的答案全是否定。雖然應對俄羅斯,目前美國選項有限,但在亞洲,華盛頓仍可避免造成既成事實。中國的國力和地位會不斷上升,所以華盛頓需要不懈的戰略加之不懈的執行,確保中國周邊都是與美結盟的強大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