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果真有老人搶在火葬的“大限”前自殺,那就是改革操作層面的挫折。政府和死者的親屬都對此負有道義上的責任,政府尤其需反思對改革複雜性、長期性認識的不足。
對施行土葬有重大困難的地區,殯葬改革是否可以有其他替代方案呢?有的學者提出,土葬可以深埋,不留墳頭,因而不必造成對耕地的占用。此外有些地方開始有人選擇樹葬,即不用棺木土葬,然後栽一棵樹,這被認為是綠色的。這些意見是值得政策規劃者斟酌、評估的。
殯葬改革的目標是保護耕地,促進中國社會的福祉。即使改革過程中出了問題或挫折,該怎麼追究就怎麼追究,但這不應影響社會對殯葬改革的基本態度。什麼樣的政策都可能在執行過程中出現偏差,我們應致力於消除偏差,但這種消除應有助於推動政策的正確貫徹,而不是動輒走向對政策本身的否定。
想想看,如果今天中國城市的亡者都選擇入棺土葬,那麼城市將需要有多少墳地,我們擁擠的城市和周邊將是什麼樣的面貌!今天的變化源自幾十年前啟動的改革。它還需在中國的農村進行下去,這項改革系關中國社會的長遠利益。但我們衷心希望改革平穩過渡,不讓接近人生終點的老人因此產生“寧肯自殺”的痛苦,這同樣是我們心底深處的呼聲。
(來源:《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