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不可或缺的理想主義教育呢。
不由想起近一個世紀以前創立中國共產黨的那群年輕人。細數當年中共一大13位代表,絕大多數都是熱血青年。李達、李漢俊、毛澤東、陳潭秋、王盡美等均出生於19世紀90年代,而鄧恩銘等更出生於20世紀初。為了理想,他們將本可以安逸、富足的生命,投入清貧、坎坷甚至家破人亡的命運。他們有青春賁張的熱血、有憂國憂民的情懷,更有舍生取義的擔當。
隔著一個世紀懸望百年前的這群年輕人,其磅礴的理想主義和家國情懷,仍然讓我們怦然心動。
反過來想,如果那一代青年才俊,沉迷於題海之中不能自拔,或被父母社會捧托於手心呵護倍至,或連一場考試都不能忍受窗外偶爾的汽車鳴笛而需要父母以人墻攔路相護,那麼,他們還會有多少勇氣和智慧、理性與激情去創造一個嶄新的中國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逃兵”故事在提醒中國教育,提醒更多父母,該放手時則放手。
(來源:《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