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關係群眾的生命安全,絕對處於人們核心利益的範疇,撬動雲貴川等地農民的這一積極性應不會有很大障礙。關鍵還在於國家和地方政府要下決心,拿出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
在大地震帶上再也不能蓋表面光鮮、實則像積木一樣不牢靠的住房了。國家已經制定了農村自建房的最低抗震標準,要按照標準設計和施工。特困戶缺錢的,政府應予補貼。在中國人均GDP已經達到6000美元以上的時候,應當說我們已經具備了在全國強制這樣“一刀切”的宏觀條件。
中國建築的抗震無疑有很多歷史欠賬,這些賬要抓緊時間補上,同時決不能再欠新賬。每次大地一晃,都是對中國現代化水平的一次檢驗。它考驗基礎設施的堅固程度,考驗我們的賑災機制,也包括我們迅速反思和做出關鍵性補救的能力。
地震來了,救人第一重要。在以後的一段日子裡,是人們最願意認真思考建築安全的時候。中國要把每一次地震都當成促進各地農村和鄉鎮建築安全的契機。經過一段時間,中國的建築安全水平就應有一次大的提升。
願村鎮房屋安全在下一步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中占一席顯著的位置。它雖然瑣細,但如果開展得好,這項工作終將作為大功大德載入人心,也將載入史册。
(來源:《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