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王衛明認為,相關部門對於一些影視劇的處理出發點或許是好的,但沒有明確具體的删改依據,這樣的處理觀眾並不買賬,也極易造成觀眾和管理部門之間的隔閡,影響管理效果。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史安斌教授認為,盡快推進影視作品的“分級制”是一個成熟理性社會的標誌,對於創作者、觀眾乃至於提升國家形象都有重要作用。“目前沒有分級制,造成影視節目內容創作隨意性大,創作者和播出機構沒有可以依照的標準。成人和青少年觀眾在沒觀看前也是瞎子摸象。
反觀美國的電視分級制,對“粗口”出現的頻率都有明確規定。而我國對黃金時間播出的某些電視劇比美國的標準還要寬鬆,有時又把觀眾當作“幼兒”,進行簡單粗放的管理,在當今傳播平台多元化的情況下,這種管理已經很難發揮作用。
史安斌認為,現在這種管理手段也並沒有從源頭上解決問題。例如一些原版的影視劇完全可以通過網絡傳播。因此,社會發展到現階段,應盡快出台符合中國國情的分級制,以精細管理思維代替粗放管制思維。
也有專家指出,2014年12月19日,中國科學院腦科學博士陸宇斐推出了首個民間兒童影視劇分級制度--中國兒童影視劇分級標準,這種探索對於淨化兒童影視作品市場是一種有益的嘗試。但是僅僅民間化還不夠,還需要政府重視和指導、民間配合,推動分級制度不斷深入人心。讓好的、健康的、良性的影視劇在市場上獲得成功。同樣,對於整個影視作品市場的管理也是這樣。
(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