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社會中,在部分人群裡陌生人之間似乎缺乏一種善意,而是充滿戒備、惡意和事不關己時的冷漠無情。常有外國人感慨,中國人看到陌生人時沒有微笑,一個外國人曾寫文章問:你們中國人,為什麼只把笑臉留給熟人?通過觀察他發現,許多中國人走在大街上,神情是緊張而肅然的,不會輕易送給陌生人一個笑臉。而在他自己的家鄉,人們面對陌生人、小販或流浪狗,也會發自內心地微笑,這傳達的是一種基本的善意。也許,從傳統“熟人社會”走向現代“陌生人社會”的我們,還沒有來得及學會與陌生人相處,對那種與陌生人和諧相處的文明還很陌生吧。
有一個詞叫“沉默的大多數”,其實社會中也存在著“冷漠的大多數”(並不是說冷漠的人多,而是存在著一種冷漠的語境)。當一件事跟自己不相關時,表現出來的那種冷漠讓人感到很可怕。老人摔倒時無人扶,因為跟自己不相關;有人在眾目睽睽之下被毒打時無人去救,因為被打的是一個陌生人;有人發病求救時無人援手,因為自己只是一個無關的“路人”。與自己無關時,選擇冷漠——對應的另一個極端是,當與自己的利益相關時,哪怕只是芝麻大的那點兒小利,都會表現出歇斯底里的瘋狂。極端情形如,兩家幼兒園爭生源發生衝突,其中一家僅僅為了報復,甚至給另一家的酸奶裡投毒;大人發生衝突,一方僅僅為了洩憤,能把對方懷裡的嬰兒舉起摔死。
判斷一個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僅看如何與熟人相處,更要看如何看待和對待陌生人。我們身邊多數是陌生的路人,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是別人眼中的陌生人,而一個社會的衝突,多發生在陌生人之間。所以,一個社會如想減少衝突,陌生人之間就得學會有溫度地相處,避免冷漠和冷血在人心間傳遞戾氣。冷漠的人心表現在嘴上,是冷血的言論;表現在行動上,是冷酷的行為,是激烈衝突下可怕的殘忍殘酷殘暴。
(來源:《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