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便是一例。根據國際能源署的統計數據,東盟6億人口的經濟總量將在2035年增長兩倍,該地區的能源需求也將增長80%,這一增量相當於日本當前的能源需求量。在整個東南亞地區,有1.3億人生活在沒有電的環境中。由於天然氣和太陽能、風能等可替代能源的成本遠超煤炭,該地區在建發電廠中有3/4使用煤炭也就不足為奇了。印度的情況則更為嚴重,該國有3億人用不上電,還有數億人經常斷電。美國國務卿克里訪問印度時,要求印度將氣候變化作為重中之重,這不過是“停止使用煤炭”的委婉之語。但印度的回應是計劃到2020年將煤炭消耗量增加一倍。
除了加拿大和日本以外,美國最為親密的盟友逐一表明態度:它們對於亞洲的發展需求並非不聞不問。作為創始成員國加入亞投行,它們向華盛頓發出了信號:全世界最貧困人口不能因為多年後氣候變化的擔憂或者大國角力而被犧牲。
目前美國政府打算優雅地撤退,稱現有的國際金融機構願意共同出資亞投行。究竟這一橄欖枝是抗擊貧困的真實意願表示,抑或是推動新銀行符合美國標準的猜忌性努力,待美國支持的國際金融機構做出最終投資決定後便會揭曉答案。一種更值得稱讚的反應或許是,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今年秋天到訪華盛頓之時,奧巴馬總統能夠用新銀行的成員國身份卡,甚至是存單來表示歡迎。
(來源:《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