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13日電/5月4日,安徽省教育廳外事處處長耿尊芳從辦公樓墜樓身亡,這是5月第一個星期內發生的第三起官員自殺事件。官員作為抑鬱症患者中一個特殊而隱秘的群體,逐漸浮出水面。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心理醫生李恒告訴記者,近三年因抑鬱傾向就醫的官員明顯增多。很多官員有心理問題不願主動就診,擔心這病影響仕途,一些“問題”官員只是私人介紹,不走醫保,怕醫院洩露秘密。
據媒體統計,近年官方通報的48例非正常死亡案件,初步調查發現的可能誘因之中“抑鬱”出現29人次、1人次患有焦慮神經症、6人次精神不佳或經常失眠。如果以此為樣本,抑鬱傾向導致的非正常死亡占比或已達75%。在“抑鬱”成為官員死亡通報高頻詞的當下,曹林所說的“一看到就想到”條件反射思維再次“登堂入室”:一看到官員自殺,就想到畏罪自殺;一看到官員抑鬱自殺,就想到官方掩蓋真相。
不可否認,“一看到就想到”的刻板思維從來不是空穴來風,背後反映的正是長期積累下來的官民之間的不信任。不過,值得警惕的是,官員絕不僅僅是一個群體或者符號,他們亦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是你我昔日的同學,甚至親朋鄰居,更甚者,你我的周圍就已經或多或少的存在著抑鬱症官員。因此,拋開他們作為官的角色來講,抑鬱作為一種疾病對他們的侵蝕或許才是更本質的東西。
抑鬱是種病,不敢治療或許更是一種病。和普通患者不同,身上附帶了官員角色的人對抑鬱症的態度尤其令人深思:很多官員不會主動就診,“一是擔心這病影響仕途,甚至擔心自己會被拿掉,二是看病的途徑不多,擔心醫院洩露秘密。”有病不敢治的背後,儘管有自身“做了虧心事而心虛”的原因使然,但更要緊的,恐怕也是官員對“民眾不把抑鬱當抑鬱”刻板思維的畏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