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13日電/市民接到陌生電話時要謹慎應對,有立法會議員接獲市民投訴,指一間自稱協調銀行內部運作的理財中心電話,向他們提供聲稱免費的貸款轉戶服務至另一間本地持牌銀行,事主發現理財中心十分了解其持牌銀行內的信貸紀錄,懷疑該持牌銀行將其信貸紀錄轉售第三者作直接銷售,立法會議員王國興要求金管局盡快責成銀行回應事件,解釋貸款客戶資料的去向,並促請執法部門認真調查事件,盡快停止理財中心對事主及其家人的滋擾。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王國興昨日舉行記者會,當時亦有當事人在場,兩位事主均為某銀行的私人貸款客戶,今年年初兩人皆接到推銷電話,銷售員清晰講出事主的姓名及電話,在某銀行的貸款金額和還款期數等私人資料。銷售員聲稱銀行會定期選出一些有潛質的貸款客戶,減少客戶的利息支出,協助銀行減低呆壞帳的個案。
當值警反問有無財產損毀
兩位事主其後翻查自己的個人信貸報告,發現僅某銀行在他們接到推銷電話前曾查閱上述紀錄。據了解,該理財管理中心並非財務機構,無權查閱他的紀錄。
借條例灰色地帶出售私隱
其中一名事主陳小姐(化名)曾自行數次到警署報案,指該理財管理中心涉嫌詐騙,並恐嚇她及家人,她稱當值警員反問她“有無財產損毀”,只肯備案。另一事主李先生(化名)曾向海關投訴,指該公司使用威嚇營銷手法推銷有虛假陳述的服務。海關未有偵查理財管理中心服務有否觸犯《商品說明條例》下,表示個案會轉介警方,但警方一直未有聯絡他。兩人曾到金管局進行投訴,亦僅獲一般簡單回覆,反映各個部門均不重視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