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12日電/吉爾吉斯斯坦反對派搭帳篷封路,堵住中國200輛貨車。
據環球網援引俄羅斯《獨立報》報道,10日是吉爾吉斯斯坦南部奧什州發生種族衝突4周年紀念日。近期,吉國南部地區局勢再現動蕩,獄中的吉國前議長克里季別科夫的支持者在連接奧什州與中國的戰略道路上設置了15座帳篷,並用石頭等將交通切斷。示威者要求釋放克里季別科夫及將當地煤礦國有化。
當地政府與示威者舉行數次談判,均未取得成果。當局也遲遲未敢採取強力措施,致使公路一直關閉至今。從中國方向來的200多輛貨車被堵無法駛往目的地。封路給從中國向吉國零售批發市場運送日用品的貨車業主造成損失。去年11月,吉國反對派也曾採取過類似行動,當時公路被封鎖數天,造成數公里的大堵車。
位於奧什州阿萊區的肯孜爾-布拉克煤礦,是由中國一家煤炭企業投資1440萬美元註冊開採的,擁有40台采煤設備,奧什州90%以上的用煤為該企業生產。此次當地居民要求政府將此煤礦收歸國有,固然有當地複雜的政治民族背景及狹隘地方主義的原因,也有中資企業在海外生產經營中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比如只重視生產,忽視了與當地政府特別是當地居民的溝通。而當地一些政客為了選舉,或一己私利,往往會誇大中資企業對當地就業、生態環境以及國家安全造成的不利影響。2011年12月,吉國“礦工網”對該公司因發生礦難推高奧什州的煤價進行大肆報道,對該公司形象造成極大負面影響。
在中亞地區工作多年的一位中資企業負責人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要避免礦井糾紛連累貨車的事件發生,在中亞這樣一個有著複雜民族、宗教、地緣矛盾,並處於經濟社會轉型的地區,很難。但我們可以減少這種事發生的頻率,努力使企業本土化,將企業融入當地社會,為當地增加福祉,在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為當地創造最大的社會效益。”他表示,中國企業在中亞地區走上良性經營的道路依然漫長。
(來源: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