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19日電/南高考替考案,震驚全國。尤其當整個替考過程被媒體的鏡頭記錄下來後,對輿論和公眾心理產生了巨大的衝擊。人們首先震驚的是人數之多、規模之大,已查實的違規違紀人數就達165人,其中127人替考;然後震驚的是替考已經組織化,在武漢高校招大學生當“槍手”,到河南替考,一條龍服務;還震驚的是替考利益鏈已經延伸到對監考老師的買通。據組織者介紹,他們先搞定主監考的領導,再搞定監考的老師,打點一個考場起步價是7萬元,他們稱雇主多為官員和有錢人。這些都是組織者的說法,事實還需警方進一步調查確認。
媒體曝光後,相關部門立刻作出了反應。教育部回應稱,由他人代考者,一律取消本次考試所有科目成績,對替考的在校大學生給予開除學籍處分。河南省招辦稱已向公安部門報案,並對考生視頻信息進行比對審核;湖北相關部門也稱會嚴肅處理參與河南替考的在校生。
官方反應雖然很快,但都還屬於媒體曝光和輿論壓力下的“被動反應”,媒體的調查和曝光仍然主導事件的進程。替考者只有127人嗎?替考所牽涉的僅僅是媒體曝光的幾個地方,還是更大面積、更可怕的蔓延?龐大的替考利益鏈僅僅露出冰山一角,暴露的只是長長的利益鏈底層的一部分,到底哪些主監考的領導被買通,哪些考場全面淪陷,多少監考者成了內鬼?需要教育部門和警方順藤摸瓜地調查和追蹤。以雷厲風行並且毫不留情地徹查和嚴懲,洗刷替考案給地方和教育帶來的巨大恥辱,捍衛高考公平,捍衛“高考公平”這個人們心中的公平底線。
人們也許能容忍暫時的貧困,容忍從成長到就業中很多不公平,但無法容忍教育的不公,尤其是高考的不公平。高考對很多人來說,不僅是一場考試,更是一個改變命運、實現階層流動的最重要通道,一個人的生活再窮困潦倒,他仍然會對生活充滿希望,因為下一代人也許可能通過高考實現命運的轉折。拼不過爹媽,但可以拼分數,雖然需要多奮鬥18年才能和城市人坐在一起喝咖啡,但起碼有這樣的機會。雖然高考有很多弊端,但“公平”是公眾最看重的高考紅利;雖然潛規則充斥於各行各業,但高考仍然是相對最公平、最乾淨的一場考試。可想而知,當對未來充滿美好想象的考生及家長們,從鏡頭中看到替考竟然以如此大的規模進行的時候,心理會受到多大的衝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