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2015年12月9日至1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 |
中評社北京3月1日電/戰略是謀劃全局、決定長遠的策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都需要從戰略高度審時度勢地提出了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舉措,並進行系統的戰略謀劃和戰略布局。
一、戰略上堅持持久戰
2012年9月1日習近平在中央黨校2012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上指出:“我們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有許許多多重大問題需要進行戰略謀劃。凡是涉及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外交、國防和黨的建設的全局性的重大問題,都需要從戰略上進行思考、研究和籌謀;凡是涉及改革發展穩定工作中的各種重大問題,也都需要從戰略上拿出治本之策。”
持久戰的戰略,最初是毛澤東同志提出來的。1938年5月毛澤東發表了著名的《論持久戰》,科學分析了國際國內形勢,根據中日雙方力量對比、戰爭性質、人心所向、國際條件等因素,並得出正確結論:中國既不可能滅亡,也不可能速勝,抗日戰爭是一場持久戰,這場戰爭的最後勝利屬於中國。持久戰的思想成為抗日戰爭中我們打敗日本侵略者的一個重要戰略思想。習近平將毛澤東軍事思想創造性運用在經濟工作中,提出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戰略上堅持持久戰”,這是在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立足國際國內經濟發展基礎上做出的科學抉擇。中國經濟已經與世界經濟深度交融,經濟總量世界第二、貨物貿易全球第一、外匯儲備全球最多,外部環境的變化必然會影響到中國。目前,全球經濟仍處於金融危機衝擊後的深度調整和恢復過程之中,這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中國目前經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不可能通過短期刺激實現V型反彈,中國經濟可能會經歷一個L型增長階段。因此我們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堅持持久戰,就要把握經濟發展全局。只有妥善處理好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係,中國的經濟發展才能更和諧、更可持續。2013年11月,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上,習近平就《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討論稿)》向全會作說明時引用了清朝陳澹然的《寤言二·遷都建藩議》裡的名句:“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強調全面深化改革要堅持從大局出發考慮問題。習近平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關係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部署,不是某個領域某個方面的單項改革。‘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大家來自不同部門和單位,都要從全局看問題,首先要看提出的重大改革舉措是否符合全局需要,是否有利於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要真正向前展望、超前思維、提前謀局。”
堅持持久戰,要著眼長遠,不能只顧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擘畫經濟發展藍圖,要圍繞實現戰略目標正確處理各個階段的關係,使當前目標的實現為長遠目標的實現創造條件,必要時要犧牲眼前利益確保長遠利益。同時還要長雙“千里眼”,既要看得更准,更要看得遠。習近平曾在離任寧德的臨別贈言中指出:“各級領導幹部應時刻牢記‘欲速則不達’、‘過猶不及’的道理,克服經濟建設中的急躁情緒和短期行為,做長期艱苦的努力。”在浙江工作時習近平也曾指出:“要統籌兼顧,處理好當前與長遠的關係。科學發展觀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理論,深刻揭示並凝聚了統籌兼顧的辯證法,是指導各項事業發展的根本指南。我們做一切工作,都必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我們強調求實效、謀長遠,求的不僅是一時之效,更有意義的是求得長遠之效。當前有成效、長遠可持續的事要放膽去做,當前不見效、 長遠打基礎的事也要努力去做。千萬不要‘空前絕後’,出現‘前任的政績,後任的包袱’,甚至犯下不可補救的過失,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2013年9月5日,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第一階段會議上發言時強調:“任何一項事業,都需要遠近兼顧、深謀遠慮,殺雞取卵、竭澤而漁式的發展是不會長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