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3日電/相聚空氣質量一級優的博鰲小鎮,京津冀的省市長們依舊繞不開霧霾話題。在昨天博鰲論壇年會的“京津冀一體化”分論壇上,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李士祥說,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提出兩年多來,攜手治霾確有一定成效,“但也確實沒達到老百姓的期望值”。河北副省長張傑輝則一再表示:河北在努力、還會繼續努力。
“北京首先疏解的是產業”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已有兩年多,昨天,李士祥首先就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交出成績單。
“北京是產業過多,首先疏解的是產業。”李士祥例舉翔實數據:兩年來分別向河北、天津輸出6300個項目和836個項目,另外還輸出技術合同3600個,相當於1200億元人民幣。
對北京的“成績單”,河北省副省長張傑輝以兩地聯辦冬奧會、承接北京現代汽車生產線為例給予印證,並表示河北將在補短板方面努力作為,有所突破。
張傑輝毫不隱諱河北產能過剩,介紹說,“我們鐵的產能已經去了3391萬噸,鋼的產能已經去了4106萬噸,相當於去掉了兩個鞍鋼的產能。”
對河北的努力,李士祥“點贊”:“張副省長講的去產能,北京收獲的是良好的空氣,在這個問題上首先要感謝河北人民。”
“污染企業就地淘汰”
京津冀攜手治霾,成效究竟怎樣?
李士祥說,北京空氣質量確實有變化,2015年藍天白雲天數為180多天,較2014年有了很大提高,“但也確實沒達到老百姓的期望值,去年12月連續出現一周以上極端天氣,一下拉平了。”他坦言,受北京地形、風向等因素影響,供暖期前後“最危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