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3日電/《紐約時報》21日發表文章,通過“股東分析”,把即將在美國上市的阿里巴巴公司描述成政治色彩濃厚的淘金者。阿里巴巴當天發表聲明,對《紐約時報》文章以及一些媒體屢次三番關於它的“背景論”表示強烈反對。
阿里巴巴指出,《紐約時報》做了“錯誤的描述及個人傾向明顯的推斷”。聲明強調阿里巴巴唯一的背景只有市場,對於外界強加於公司的各種“背景”,阿里巴巴表示自己“以前沒有,現在沒有,將來也不需要”。
聲明還說,“我們理解個別國際媒體對中國社會和企業習慣性的懷疑和判斷,但是,今天,全球社會都要開始適應一個事實:中國可以而且已經誕生一批成長於市場並完全服務於市場的國際化的大型企業。”
阿里巴巴將在美國上市,一些分析人士預測它將上演史上規模最大的IPO。美國輿論界對此的感受十分複雜,《紐約時報》這時發表“抹紅”阿里巴巴的重頭文章,很難讓人相信它的動機是單純的,會與美國社會的複雜心態毫無瓜葛。
市場化是阿里巴巴與生俱來的天性,它不斷走向中國市場經濟的最前沿,它自身幾乎成了中國市場化程度的一把尺子。國有公司和民營企業相互參股,這是中國市場化的新進展,也是充滿活力的過程。
阿里巴巴的成就引起一些西方人士的不安,恰恰是因為它代表了中國的市場化方向,展現了市場元素在中國經濟中的驚人潛力。如果阿里巴巴真是靠中國舊有的那一套起家並維持崛起的,那麼它對西方的電商們來說一點也不可怕,它作為互聯網企業的競爭力就是建在沙堆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