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6日電/在西方消費者眼中,“中國制造”即意味著劣質的觀念依然存在。例如許多產品在標牌上仍然標榜意大利制造,盡管越來越多的意大利產品其實來自中國加工的工廠。
美國“石英”財經網6月3日載文《中國制造”今非昔比》,文章說,中國制造的服裝質量正在迅速提高。中國服裝行業至今已持續幾十年投資生產技術和員工培訓,而且隨著中國承接越來越多的世界服裝生產,服裝工人的拼接和縫制工藝也在整體改善。盡管中國仍有衆多血汗工廠,但也有極具技術含量且高度專業化的服裝產業,以及全球大衆服裝品牌甚至一些高端品牌的供應鏈代理人。
“如果我要生產一條普通牛仔褲,我可能選擇巴基斯坦”,《采購期刊》的出版合作人愛德華•赫茨曼(Edward Hertzman)告訴“石英”網,“但如果我要生產一套時尚女裝,我將選擇中國,因為中國服裝工人的總體技藝更好,他們的手工和出產質量更好,能够更得心應手地生產時裝”。采訪中他還表示,“采購高管對中國的時尚和增值產品有比其他國家更高的期望”。
高度集中使中國工廠變得格外專業。例如在服裝行業,許多中國城鎮都可能只集中生產某種服裝商品。伊麗莎白•克萊(Elizabeth Cline)在自己的書《買一件衣服要付多少錢》中驚訝表示,一座上海附近的城鎮生產了世界上大多數的襪子,一座浙江城市擁有約5000家生產童裝的工廠。此外,那裡“還有一座毛衣城和一座內衣城”,她寫道,“每一類型的產品都在高度集中的地區大量生產”。 |